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央视评论】尼泊尔8.1级地震救援难度加大

(2015-04-28 12:28:11)
标签:

杂谈

高原救援需避免过度疲劳

    我国西藏的日喀则地区地处高原,有多个县镇平均海拔超过3700多米,在这样的地理条件下,实施地震医学救援最大的问题就是缺氧,缺氧保护要比正常时候低50%。所以如果稍微一动,就会产生气喘、呼吸困难。那么在高原救援,就要特别注意预防严重的高原反应,所以在这个救援上,要合理的多安排几次,中间多休息几次,这样救援的效率会更高。

需及时发现处置严重高原反应   

    同时,在体力消耗上,也要注意高原反应最大的问题是容易造成肺水肿。所以在抢救中还要特别注意体力,要保护好自己的呼吸道;避免着凉,在高原地区如果发生感冒,很容易造成肺水肿,肺水肿是在高原抢救上是最严重的问题,所以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肺水肿的症状也比较典型,就是严重的气喘,心率也会明显加快,节律性头疼等等。所以无论是对病人抢救或是我们本身的救援队员,以及我们支援上的队伍都要注意高原反应,这是一个很重要事情。

在抢救过程中,我们要多喝水,少量多次大量的饮水。在饮食上要特别注意,要吃高糖的食物,比如高植物蛋白的饮食,低脂肪的饮食。大量的喝水和高糖低脂肪的饮食,可以避免血栓的形成,对于高原反应也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搜救时间紧迫 抢救难度加大

   我们一般把72小时作为黄金抢救时段,因为在这个72小时之内,如果得到及时的搜救并进行及时的抢救,伤员生存的希望还比较大。过了这个时限,人体的整个生理机能和各方面的情况就处在衰竭状态。所以我们在争分夺秒,能够在72小时之内把伤员抢救出来,因此抢救难度非常大。由于房屋不牢固加上余震不断,所以把伤病人从倒塌的环境下抢救出来进行现场处置变得非常困难。在这个时候,我们争取要做到及时、提前在现场甚至在废墟下,对伤员做一些抢救措施。因为在这时候人体功能逐渐衰竭,缺水、缺氧很严重。所以有可能的情况下,补水、补液能够在现场开始。

工程救险与医疗急救人员需紧密配合

在现场挖掘搜救也非常危险,稍一不慎重就会造成又一次倒塌,对伤病员,对我们的抢救人员都会构成危险。所以我们的抢救应该是尽可能地将工程救险人员和医疗急救人员紧密配合,把抢救措施提前,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在整个人体没有挖出来以前进行输液。把伤病员从废墟上救出来以后,要特别谨慎小心,避免对伤病员造成二次损伤。二次损伤也可能造成致命伤害,或者造成终身瘫痪。因此在这个阶段,我们的救援队员和支援的队伍都需要很谨慎小心地处置伤病员,争取能够在黄金抢救的72小时之内,救出大量伤员。当然,过了72小时,我们还是要进行积极的抢救。

伤员伤情严重“挤压综合征”增多

地震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很容易造成“挤压综合症”因为现在距离地震发生已经有六十多个小时,人体的大腿、臀部这些肌肉丰满的地方,很容易受到长时间的挤压出现“挤压综合症”,因此需要很及时的处理。“挤压综合症”是地震当中在现场处治中一个非常难的问题。在我们的工程人员评估现场是安全的情况下处治要尽早的采取,如果可能,我们也可以给伤病员喝水或输液。在输液过程中,再可以把他慢慢抬出来。伤病员刚抬出来时,在可能的情况下给他戴上眼罩,避免强烈的光线。戴眼罩的所有动作要非常轻柔,稍微一不谨慎,稍微一不小心,我们就会前功尽弃。 

在六十多小时以后,七十二小时之间抢救出来的伤病人非常衰弱,因此我们所有的处理处治要非常非常的谨慎和小心,包括液体怎么输,担架怎么抬,我们的救援队都有很丰富的经验。我们希望我们能够将伤病员在现场及时救助,安全转移,到了医院以后得到全面的救治,但愿他们能够很好的恢复。

                             文/中国医学救援学会常务副会长  李宗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