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评论】高铁争夺战  民意真的不可违吗?

(2015-01-29 20:07:10)
标签:

杂谈

http://mmbiz.qpic.cn/mmbiz/oq1PymRl9D61YK0LMxKZmWX5NePvZfCzHCHibTwRjO1IibdIM6MYCCcOqdJvO5SbTOZ7h5u6rIa8HL2TjQngEabg/640 民意真的不可违吗?" TITLE="【评论】高铁争夺战  民意真的不可违吗?" />

为了争夺高铁,群众也是蛮拼的!


沪昆高铁规划时,湖南邵阳和娄底互掐,都想让高铁从本市经过。由于在竞争中处于下风,十万邵阳群众喊出“争不到高铁,书记、市长下课”的口号。无独有偶,河南的新野、邓州两地争夺郑万高铁,民间力量同样强大。拉横幅、找赞助、成立保路联盟……,舍得一身剐,要把高铁“扶上马”。


建设高铁,民意究竟要不要听取?高铁规划,怎样才能做到科学决策呢?


  • 民意必听,但不应被民意“绑架”


要想富、先修路,更遑论这是代表中国速度的高铁。历史一次次证明,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对于一城一地的发展,具有催化剂的作用。而受到交通运输条件的制约,亦有不少城市被发展的脚步所遗忘。


从群众的视角来看,高铁意味着拉近了与大城市的距离,生活更便利,归家更迅捷。从城市发展的角度而言,高铁意味着物流、交通条件的飞跃,和城市发展的提速,这样的机会错过了不知要等多少年。民间力量不惜气力争夺高铁,正是源于“发展焦虑”,这一点儿都不为过。


对于汹涌的民意,相关决策部门当然要听取,而且要仔细分析。但听取民意不意味着被“民意”绑架,决策还是要科学进行。百姓的意见,往往从本地的角度考虑,带有强烈的“一亩三分地”思维。而高铁建设,要有全局思维。这是两者巨大的差异之处。


  •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高铁规划,无疑需要缜密的设计和安排。怎样的规划才算科学,才能事半功倍?


一方面,高铁规划需要把“效率”摆在第一位。如何布线才能更加节省投资?怎样把各个城市连成线才能最大限度控制总里程?所经的每一个城市经济条件如何、交通瓶颈是否有望打破、人口数量是否满足设站条件,这些都是专家必做的功课。更为重要的是,高铁规划更要立足“连接几点、贯穿一线、横扫一面”的效果,让高铁不仅能够为沿线城市带来机遇,更能辐射广阔的区域。


另一方面,高铁设站也要兼顾“公平”。毕竟,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对于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有助推剂的作用。高铁设站,不能总是围着大城市打转,要感受到落后地区的群众对于经济发展的强烈渴望。尤其是那些被交通瓶颈严重制约的城市,要充分考虑其诉求。


俗话说,手心手背都是肉。城市间对高铁资源的争夺,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区域发展对于政策资源有强烈的渴望。当僧多粥少是残酷的现实时,我们更要努力把蛋糕切分好。而决策的关键,是要努力寻找到“效率”与“公平”的黄金分割点。


文|央视评论特约撰稿 王健


来源/央视新闻

本期监制/宣明栋 主编/唐怡 编辑/王元 何应竹 李婷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