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身之发肤,受之父母。健康是“1”,其他是“0”。如此“豪饮”,毁了健康一失万无。如此拼酒,真的能证明自己的能力吗?众所周知,酒类产品的酒精含量各有不同,低度酒喝一瓶未必能证明酒量,高度酒喝半斤未必就不行。如此拼酒,除了证明自己“无聊、无耻、无知”之外,什么都证明不了。
与此同时,酒类都是粮食酿造,如此“光瓶行动”不知要浪费多少粮食,与当下社会倡导的节俭之风南辕北辙。
当然,有人说这样拼酒能够证明自己在酒桌上的“实力”。堂堂七尺男儿,用什么证明自己的实力不好,非要用“自残”的方式和野蛮的作风凸显“勇敢”。事实上,在心理学中,人们的行为方式常常与自身实际情况存在巨大反差。越是饱读诗书的人,越表现得谦逊儒雅;越是家财万贯的人,越表现得低调内敛。相反,越是“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当”的人,越喜欢舞文弄墨。同理可证,诸位“拼酒哥”玩命证明自己“多”,实则内心荒芜。
有消息称,其实各位“网络狂人”拼酒,背后有酒商的身影。这样的酒商貌似聪明,实则愚蠢。一位广告公司的创意总监曾介绍,国际知名啤酒品牌的广告中绝无“豪饮”的画面。精致的玻璃杯中盛着金黄色光芒的啤酒,主人公浅尝小酌,凸显产品的高端品质。而通过拼酒的方式推销产品,粗糙的洗脸盆映衬着“拼酒哥”狰狞痛苦的表情,这样的广告和促销方式粗鲁、愚蠢。如若真的有人因此酒精中毒甚至离开人世,产品还卖得动吗?
“身体健康”是岁末年终人们挂在嘴上最常见的祝福语,从中可见健康的重要性。对于网络拼酒,专家也纷纷提醒,切莫拿健康当儿戏。只是面对这样的莽撞行为,劝慰恐怕是听不进去的。唯一的办法或许是大喝一声:“来,把这瓶毒药干了”,以此促使“拼酒哥”警醒!
文 | 央视评论特约撰稿林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