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
除夕放不放假,这不是个问题
从表面上看,支持上班和支持放假者态度坚决,不容妥协。然而表面上意见分歧难调和,背后的情感诉求却高度一致。在外地工作或离家较远的人,坚决反对除夕工作,目的是早一些踏上归家的路,毕竟远方有一盏灯在等待自己。而除夕夜一家人团圆守岁,也是中华传统中春节的重头戏。而支持除夕工作的人,多数距家较近,除夕工作不耽误除夕夜与家人的团圆。将这样宝贵的一天假日挪至节后,有利于走亲访友、旅游出行。同时,很多的受访者认为除夕本就是“准假日”,许多单位灵活安排,如果这一天用作假日,则“白白耽误了一天假期”。
由此可见,无论支持还是反对,人们做出选择的情感都是相同的:希望有更多时间与家人团聚。因此,涉及千百万家庭的问题,不宜简单用“少数服从多数”的表决办法。尽最大可能让每一个家庭都能团圆,用最大智慧让每一份爱情、亲情都能够得到呵护,这个假才放得圆满。
-
我的除夕,能否我做主
事实上,每一次假期安排,都由相关部门统一下发通知。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能够统筹协调全国的生产生活,让全国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都能够“齐步走”。如果某个部门上班,另一个单位放假,会给办事人带来极大不便。但这样做的一大弊端也很明显,家在外地的员工希望除夕放假,早日返乡。家在本地的员工则会持不同意见。
解决矛盾,能否在这一天将“权力下放”,由单位自行安排?这一天,很多单位本不必全员上岗。家在外地的员工可提早返乡,家在本地的员工可值班工作。只要员工假期总时长保持一致,就不会出现混乱。这样做既不耽误“效率”,也让每个家庭都得以团圆,同时兼顾了“公平”。“简政放权”本就为“搞活”而来,在中央不断推进简政放权之际,把假日的“决策权”适度下放,有利于解决现实矛盾。
当然,假怎么放,人们纠结的另一原因在于“手心手背都是肉”。有专家呼吁增加假日总量,这不失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事实证明,“周日放假”变为“一周双休”,并未阻碍中国发展的步伐。增加假期,拉动消费,同样有助于扭转以“生产”为核心的思路。
每一个家庭都是港湾和加油站,每一份亲情都蕴含着浓浓的正能量。作为社会的最小结构,“家”的稳固有利于全社会的和谐稳定。从这个意义而言,春节放假安排应最大限度地促进家庭和谐、呵护温暖亲情。归根结底,“家”好,我们这个社会才会好!
文|央视评论特约撰稿 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