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法制办昨天公布了《居住证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正式向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作为过渡性政策,居住证制度无法承载过多期许。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改革所指向的目标,就是“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彼岸。
仔细审视征求意见稿的规定,改革本着权利和义务相匹配的原则,对持证居民的利益做了一次“确权”。持居住证的居民,能够享受许多和本地居民相同的待遇。(戳下图)
https://mmbiz.qlogo.cn/mmbiz/oq1PymRl9D6cuXTZf8Dr4StHIl0CWGw361yL8wnoziaNFuWXRiaBJ3yjSfeOMCtwqC3HaqBJAwM5XLXH3nF9DLhA/0离“任性”还有多远?" TITLE="评论丨居住证 离“任性”还有多远?" />
如果说户籍制度曾是一堵高墙,两边的居民很难自由穿越,征求意见稿则让这堵墙矮了不少。但与此同时,梦想与现实之间仍有距离。例如,关于随迁子女参加中高考资格、享受住房保障和养老服务等方面的权利,征求意见稿只规定“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实事求是分析,这条规定实属无奈。大城市与特大城市中,资源、交通、环境、土地等制约因素突出,适当控制人口规模,城市才能可持续发展。但人们担心,“积极创造条件”会不会又落入“遥遥无期”的等待,望眼欲穿中不知又是多少年。
此外,征求意见稿中所规定的权益,人们也担心落不到地面。当居住证遇到各地形形色色的红头文件和千变万化的实际困难时,居住证能“任性”得起来吗?
事实上,对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呼声已经有很多年了,石头摸得发亮,河也一直没过。今年,借着全面深化改革的契机,户籍制度改革一锤定音,让人们看到了希望。城乡壁垒有望打破,流动人口有望真正在城市扎下根。
作为户籍制度改革的重要一环,居住证制度不单是改革重要的配套措施,更是窥探我们打破户籍壁垒决心的窗口。
https://mmbiz.qlogo.cn/mmbiz/oq1PymRl9D6cuXTZf8Dr4StHIl0CWGw3QfV7CzibOm7vVp1r4jllHjhTfHCs7BtmRvibE16H74ICPp2T1pgenu5Q/0离“任性”还有多远?" TITLE="评论丨居住证 离“任性”还有多远?" />
显然,征求意见稿让户籍的含金量有所淡化,流动人口的权益得到提升和保障,但居住证毕竟不是终极目标。凭借身份证,“一证走天下”,才是人们期待的最终梦想。从这个意义而言,居住证制度向着目标迈进的同时,人们热盼改革的步伐能够快些、再快些。
作为“过客”,居住证的出现无疑是种进步。而居住证何时能够退出历史舞台,同样体现改革的成败。过去十几年,各地以居住证为核心的户籍改革做了种种尝试,但总改不了“慢三”的节奏。现在中央通过顶层设计,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希望“慢三”变“恰恰”,宪法所强调的“人人平等”就离我们不远了!
文丨央视评论特约撰稿
王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