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央视评论】对“官商不分”得连说三声“不”

(2014-09-27 20:33:17)
标签:

杂谈

最新数据表明,过去一年来全国共排查出党政干部在企业兼职近8万人次,完成清理约5.5万人次。这些所谓“红顶商人”必须服从党纪要求,结束自己“官商不分”的身份。这是中组部去年10月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问题的意见》后,截止目前的排查结果。

【央视评论】对“官商不分”得连说三声“不”

几万名“官商不分”者,其中有副省长违规担任地方银行、证券公司的董事长,有副市长兼任本市城投公司董事长,有几百位刚退下来的官员违规担任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等等,花样迭出,路径丰富。

对“官商不分”说“不”,既是执政党反腐倡廉的要求,也是提高国家治理水平的要求。这个“不”字,得在三个层面,大声地说三遍——

首先,官与商的身份交集,必须坚决去掉。

这种身份交集,曾是一种常态。根源有两个:一是这些年来,政府主导经济活动,政府手中仍握有资源配置的决定权,部分党政干部以“便于开展工作”为名,直接冠冕堂皇地担任一些企业的负责人。而这些企业,也往往扮演着某种行使行政权力的角色。二是过去有关方面从严肃党纪、行政体制改革、国企改革等多角度,对这种身份上的“官商不分”提过整改要求,但落实不力、监督缺失。

一个人亦官亦商,在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中,有不少绘声绘色的记载和描写。但站在现代化国家治理的角度看,这是糟粕。对于一个坚决正风肃纪的执政党来说,更是不可容忍。此番排查清理,显示了持续喊“不”的决心。

其次,官与商的交往规则,必须清澈透明。

只要下决心,“官商不分”的身份其实好查。因为这些人的复杂身份都是公开的,不是偷偷摸摸地存在。而官与商的交往,才是执政党正风肃纪、端正国家治理的重点、难点。因为再周密的监督,也不可能盯住每一个官与每一个商的每一次交往。

不能当面盯住全部具体言行,就要从权力设置上盯住,用多重监督盯住。以简政放权为核心的行政体制改革,一是把官手上不该有的权力去掉,二是把需要有的权力放在最恰当的位置,三是让放对了位置的权力暴露于阳光下,行使权力者的作为被制衡,作为过程被公开,成效被评估和监督。司法监督、党内监督、人大政协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多管齐下,才能让为官者慎重言行,为商者不祈望从官的身上投机取巧。

第三,官与商的人生选择,必须有所取舍。

为官也好,为商也罢,没有高下之分,不过是每一个人的自我选择。但在一个现代化的法治国家里,做官者是为公仆,以服务大众为天职,不能再有商贾之心。选择经商,就大大方方按照市场规则行事,不能再给自己扣一顶“红帽”,更不能假借不当权力来逾越公平竞争的规则。

这次排查清理,初步厘清了几万“官商不分”者的身份。正风肃纪和国家治理的压力下,整个国家的职业者群体,也正在做一次人生观上的校正——想官和商“两头都占”的人生设计,今后恐怕该到此为止了。

中组部的新规刚执行了一年,国家治理中的深化改革还路程很长。这连说三声“不”,还得持续说、反复说、一起说、公开说、用制度说,一直这么说下去、做下去。

文| 央视特约评论员 杨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