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冰桶挑战,始于专业切莫终于娱乐

(2014-08-22 18:52:13)
标签:

杂谈

这几天,“冰桶挑战”风靡大江南北,明星大腕儿不亦乐乎,许多人也第一次听说了“渐冻人”,明白了罕见病对人类的威胁。短短5天时间,仅瓷娃娃基金已获善款总额超过268万元。在这样一个快餐时代,一个公益项目所带来的巨大效应,令人惊讶。

冰桶挑战,始于专业切莫终于娱乐

 

公益2.0时代,“冰桶”挑战了谁?

虽然“冰桶挑战”是发起人灵光一闪的创意,但仔细分析,这个公益项目之所以传播力如此之强,得益于精心的前期策划和专业化的考量。我们有必要解剖这只麻雀,看看“冰桶挑战”大获成功的原因。

首先,“冰桶挑战”借用名人效应,让传播力大增。无论是比尔·盖茨、小布什,还是雷军、张泉灵的参与,都瞬间放大了“冰桶挑战”的传播效果。其次,借力互联网加速传播。每位参与者虽然只需对三位朋友发起挑战,但1-3-9-27-81……,只需七次挑战,参与人数就达到2187人,互联网式的传播方式让“冰桶挑战”参与人数几何级数般增长。第三,互动性、娱乐性强。公益活动虽然从表面上看是“单向”付出,但任何的公益活动都毋庸置疑有所回报:道德净化、心理满足、获得认可……。在“冰桶挑战”中,这种回报以“娱乐”和“增进友谊”的方式存在。

冰桶挑战,始于专业切莫终于娱乐

 无疑,“冰桶挑战”已经将公益活动带入2.0的时代。在当下,一个公益活动如果还仅仅满足于线下的传播,仅仅满足于“演出”、“健走”等传统方式,显然已经过时了。

娱乐是手段 公益是目的

当然,在“冰桶挑战”迅速传播的过程中,也出现的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一些参与者仅满足于娱乐,而忘记了公益的目的和初衷。民政部也表态,冰桶挑战应避免娱乐化、商业化倾向。一些名人在接受挑战的过程中,把70多桶水浇在头上,确有浪费水电之嫌。中国是一个极度缺水少电的国度,目前国内许多地区尚处于严重干旱的状态,“冰桶挑战”宜点到即止。毕竟,娱乐只是手段,公益才是目的。

尽管时下“冰桶挑战”的火热程度正处于风口浪尖,但新鲜的刺激会让人们很快遗忘这项活动所泛起的涟漪。希望到那时,我们依然记得罕见病对人类的威胁,记得“渐冻人”所需要的关爱,也记得爱心所激发的巨大能量。

冰桶挑战,始于专业,切莫终于娱乐!

文 |央视评论特约撰稿 王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