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以色列军方发言人5日称,在摧毁了哈马斯秘密地道后,所有以色列军队已于当天撤离加沙地区。以军将部署在加沙地带之外,采取防守姿态。
“护刃行动”:“少年被杀”只是诱因

以色列此次发动“护刃行动”,表面上看源于3名以色列少年被杀,但实际上与巴勒斯坦内部政局变化息息相关。6月2日,巴勒斯坦两大政治派系法塔赫和哈马斯在约旦河西岸宣誓成立新政府,标志着法塔赫和哈马斯结束长达7年的分裂局面。哈马斯成为巴勒斯坦新政府中一员,这让以色列无法接受,“护刃行动”早已箭在弦上,少年被杀只能说是一个诱因。
行动中,以军目标明确,就是消灭哈马斯的有生力量,把哈马斯“打趴下”,彻底摧毁连接加沙及以色列的所有哈马斯秘密地道。据路透社援引以色列两大广播电台报道,至少32条地道及十数个入口被摧毁。
“护刃行动”持续近一个月,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其中,加沙这块巴勒斯坦飞地有超过1850人死亡,近万人受伤,伤亡者中超过70%为普通民众。冲突也造成以色列方面67人死亡,其中包括64名士兵、2名以色列公民和一名泰国劳工。
巴以冲突:平民总是最大受害者
不难看出,从2008年底的“铸铅行动”,到2012年11月的“防务之柱”,再到如今的“护刃行动”,每一次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展开行动,巴勒斯坦平民都是最大受害者。以军给出的解释是,被轰炸的加沙地带民房已经被哈马斯“军用”,“储藏武器,或用作指挥中心,抑或联络点”,因此成为合法的军事打击目标。
造成如此之大的平民伤亡,包括多次轰炸联合国学校,以色列方面自然承受着很大的国际压力。然而,这种压力很难变成对以色列实实在在的制裁,其中最重要的原因自然是以色列有美国的支持。长期以来,美国一直是以色列在国际社会坚定的保护者,这一次也一样。即便以色列轰炸联合国学校,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萨基仍称,华盛顿与以色列之间不存在严重分歧。同时,美国还把维持停火的责任压在哈马斯身上,认为由于以前的停火协议失败,哈马斯方面有责任维持停火。此外,这一轮巴以冲突过程中,多个阿拉伯国家由于自身陷于动荡之中,无暇向以色列施加更大压力。以色列也顺势用狠,给予哈马斯最大限度的打击。
目前,以色列国内政坛,右翼完全占据上风。此次“护刃行动”,内塔尼亚胡政府就是希望通过大规模地面行动,重创哈马斯,为以色列换来几年相对和平的时期。然而,此举很难奏效,军事行动会在短期内产生效果,但从长远看,哈马斯还会卷土重来。以往历次冲突,由于大量巴勒斯坦平民伤亡,以军行动都会成为哈马斯的征兵广告。这一次,恐怕依旧会是恶性循环的又一次开始。
文/央视特约评论员 洪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