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连生背后有一张利益关联网

(2011-02-10 22:51:48)
标签:

李连生

学术造假

国家科技进步奖

《焦点访谈》

学术道德

杂谈

    央视特约评论员:杨禹

 

    李连生之所以能一路造假,是因为他背后就像长着一副蜘蛛网,实际上有着非常多的利益关联。我给大家补充两个信息,李连生在学校担任过一定的行政领导职务,当一个教授又掌握了一定的行政资源之后,他背后的可能关联客观存在。
    再有一个,西安交通大学的学校在全国的高校里面,一直想把自己的学术前面往前提,很多学校都有这样的愿望,这个愿望本身没有错,但是这个愿望本身也许在这个学校里面造成了某种氛围,特别是国家科技进步奖,科技进步奖的评奖,它不仅是需要科学数据,还需要市场数字,而这两方面都存在着在鉴定和评审过程当中,种种的复杂的利益关联,所有的这些利益关联,往往就是造假的土壤。
    所以那些身上既有学术身份,又有行政身份,那些急于往前奔的那些高校,还有那些需要各种各样的鉴定会和评审团,来提供这样鉴定结果的学术成果,恐怕都是要在今后我们格外关注的对象。
    破解学术造假,打击违学术道德的行为,是全世界大家面对的一个共同挑战,我想根据各方面的经验来看,恐怕要构筑三条防线,让这个人们不愿意造假,不能够造假,也不敢造假。
    不愿意造假指的是什么?首先这些为人师表者,他们自己应该有自己的一定的道德自律,我们看到,前面新闻里面提到的六位老教授,他们其实跟李连生也有利益关联,他们很多人就是李连生读博士的时候的博士生导师,他们虽然有利益关联,但是他们自身的学术道德的自律,使得他们站在了正确的一方。
    再有一方面,不能,就是我们的高等学校,还有科研机构自身,这些年来逐渐建立了越来越完善的机制,来防范这样的学术造假,就像李连生这件事情当中,有关机构让李连生的造假行为,曾经从手指头缝里面溜过去的这个学术上和制度上面的缺失,但是他们到现在为止,我们也看到了,有及时纠错之德。
    第三点,不敢,那就是社会舆论的监督,公民的监督。我们看到这件事情在学术范围之内不能得到解决之后,六位教授把这件事情拿到了公众面前,包括央视的《焦点访谈》在内,很多媒体在过去的几年里边,一直在关注这件事情,强大的公民和舆论的监督,使得很多的造假者,包括现在镜头前面,可能还有没有被发现的那些尝试着要去学术造假的人们,对他们都是极大的震慑,只有这三条防线逐渐构筑完善,让他们不愿意造假,不能够造假,不敢造假,我想那些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学术造假的行为,才能逐渐从我们眼前消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