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房产税开征24小时 全国都在拨动小算盘

(2011-01-28 23:43:48)
标签:

重庆

房产税

调控措施

房地产市场

投机性

杂谈

作者:央视评论员 杨禹

    从昨天到现在,24个小时,我想全中国不止上海人,不止重庆人,可能有好几亿的电视观众跟咱们一起都忙活了一整天,忙活什么呢?忙活着算自己家里有几套房,有多少平米,如果放在上海和重庆实行,要不要交房产税,要交多少钱。

    你看,上海、重庆的房产税改革,在过去一天里已经给很多人带来了心理上的影响这实际上是一种心理预期的变化。

    市场经济最有意思的地方就在这里,很多投资者,包括一些正常的需求者,都在根据预期来做出自己的行为。温总理说:“通胀预期比通胀还要可怕”,在房地产市场上也是这样。对于房价未来走势的预期,有可能影响到刚性需求者买房的计划,也有可能影响到那些投资性需求者,包括那些投机者的买房计划,所以即便这个试点仅仅在上海重庆两个城市,但实际上它的作用力已经在全国展现开来。

 

小打小闹的投机者将率先退出

房产税对这两个地区的投机性炒房产生的影响到底会有多大?我觉得算一算账就能看出来,我们假设:

上海一家三口,原有150平方米住房一套,新购买130平方米一套住房,

       面积总计:150+130+280平方米

       减免面积:60×3=180平方米

       交税面积:280-180=100平方米

       假设房价:30000/平方米

       房产税金额:30000×70%7折)×0.6%(税率)×100(平方米)=12600

    12600元,这是一家今后一年要交的房产税,要注意,这样的数额以后年年都要交了。大家想一想,对于投机性购房者来说,一年一套房子多交一万多块钱,小打小闹他就扛不住了,他要退出去了。但是,对于那些比较有目的,或者资本比较雄厚的投机性的购房者来说,一年他拿上这几套房,多交几万块钱他一定会退出吗?不见得,因为到底房产税的影响大小有多少,还是要看房价当地的长期走势,如果他的预期是未来一年或者两年里面,他手里持有这几套投资性,或者投机性住房,有可能给他带来远远高于房产税的收益,那么他恐怕还会留在这里继续进行投机性的交易行为,所以我想这就从一个小账里面看出了大的判断,我们不能依赖于房产税这样一个税收政策,就指望着它能够把我们房地产市场回归理性,让房价降下来,而是需要一系列的房地产调控措施,和长期制度的建设来共同发挥作用。

 

对刚需的间接影响多于直接影响

    刚性需求的居民会受到房产税的影响吗?我想,间接影响要大于直接影响。

    房产税对不合理的投资需求做出遏制,起到效果之后,对于整个房地产市场都注入了更多的让他回归理性的力量,当整个房地产市场逐渐回归理性,泡沫被去掉,那些不合理的投资需求被去掉,整个市场价格有可能回归理性。而整个市场的价格是连接在一起的,那么无论买房的还是不买房的这些刚性需求者,普通居民,虽然他不交房产税,但是他会从房产税的推行当中,从房地产市场回归理性的进程当中感受到直接的益处。

 

有了好的制度设计 关键在落实

    我们不能要求居民都跟专家一样,直接就理解这些新的税收政策,税收制度,包括调控措施里面蕴含最深刻的道理,大家先都算跟自己相关的,都算自己现在的住房有没有可能会交房产税,如果要再买房,甚至想去做点房产投资,要承受多少房产税的压力。我想,大家通过算这样的小算盘,才能真正深刻去理解房产税的改革试点,包括新一轮调控措施背后蕴含的重要含义,这个含义是什么,它并不是直接针对某个地方具体的房价,因为它对当地房价没有什么太直接的影响,它更多是一个调节收入分配的一种长期的制度设计。对于调控政策来说同样,我们现在不能寄希望于任何一个独立的单条的调控措施,就能够决定性的让房价发生我们期待的变化,而是寄希望于几轮调控措施共同形成一个政策的体系,这个体系得到落实之后,使得整个房地产市场回归正常。

    我们现在逐渐拥有了几轮措施共同构成一个比较好的制度设计,再加上房产税的制度设计,关键下一步在落实,房产税要想实行,还有很多细节要去处理。调控措施要想落实,一个关键点是地方政府,两个重要的环节,一个是土地能不能够保证供应,再一个是保障房的资金能不能够得到满足,所有的落实完成了,我们的目标,我们的愿望才能够真正达成。

 

CCTV新闻频道——《共同关注》&《东方时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