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湖南育才中学踩踏伤亡杂谈 |
老师带学生避险,其责任如同家长教孩子吃饭。湖南湘乡市育才中学12月7日发生拥挤踩踏事故,造成8死26伤。该中学在防范这类惨剧上显然没有尽到职责,没有做到教育部有关通知的要求。而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我们每个人都要警惕掉入人海的危险,公共场所的管理者和集会活动的组织者更应引以为戒。
教育部早在2005年11月就发出过《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安全工作,预防学生拥挤踩踏事故的通知》。这个《通知》的发出,本身就缘自于当年10月份,四川巴中市发生一起小学拥挤踩踏事故,8名小学生遇难。该《通知》对预防这类悲剧做出了详尽的规定。但是,看看7号在湘乡育才中学发生的一幕,有多少规定没有做到呢:
该《通知》要求,每一个班主任、任课教师都要担负起对学生进行安全管理的责任;学校要错开下课时间,不强调快速、整齐;学生晚间自习,必须有教师值班;在可能出现拥挤的楼梯间要设置警示标志;每学期组织一次学生演练;制定应急疏散预案。
家长把孩子交到老师的手上,孩子的生命安全就交给了学校。老师和学校的一时疏忽,就会带来无法挽回的生命损失。这样的一时疏忽,也往往是来自于日积月累的疏忽、失职。此刻我们有理由怀疑,不仅是在湘乡的这所中学,全国可能还有很多的中小学校,目前没有严格地按照教育部4年前发出的《通知》要求去做。赶快行动起来,亡羊补牢。
事实上,不仅是学校里的孩子们,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警惕掉入人海的危险,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在某个无法预知的瞬间,陷入一个突发的拥挤局面。
我们自己能做的,首先是要掌握一些关键时刻能救自己一命的避险常识。比如,陷入人群里时,万一鞋掉了,一定不能弯腰去拣;一定不能逆着人流的方向走;如果有机会,要试图抓住经过的固定物,等等。
比个人掌握避险常识更重要的是,公共场所的管理者,以及大型活动的组织者,有责任预见可能的危险,做出及时的疏导。7日晚上在哥本哈根气侯变化大会的会场门外,就曾有几百个记者争相涌入,差一点出现拥挤踩踏事故。亏得丹麦警方和大会的工作人员采取紧急措施,才避免了灾难的发生。我国一些地方也曾经发生过大规模拥挤踩踏的悲剧。尤其是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在老百姓蜂拥奔向庙会、游园会的时候,往往就是风险聚集的时刻。
年关将至。大家都请提高警惕。
(央视评论员杨禹,12月8日央视新闻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