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些有趣的人:Phillip Lim

(2014-06-11 14:19:04)
标签:

佛学

分类: 时尚八卦

Phillip Lim 有一个中文名字林能平,他能说很流利的潮州话,不会讲普通话。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性格较为冷淡,不是那种热情的自来熟。采访地点在北京,采访过程中,随着Phillip前来北京的公关助理一直耐心地坐在一旁,时不时打个圆场、调节气氛 ── 并不是Phillip不配合采访,语调柔和的他谦逊礼貌,只是他说话的方式像个实在的哲学家,一直在思考如何在中西两种文化中生存。

那些有趣的人:Phillip <wbr>Lim


移民第二代的商业奇迹


话匣子的打开是从Phillip收集的艺术品开始的。


他的纽约办公室内摆放着他个人收集的各种艺术品,“你去我的工作室看不到什么Phillip Lim的logo,从进门的接待处到会议室都是不同的艺术品,人们说它像个画廊!”他说办公室就像自己的第二个家,他希望自己收藏的作品能在自己的家里找到家。办公室入口的墙上是日本艺术家中西信洋(Nobuhiro Nakanishi)的大幅摄影装置《Tokyo Sunrise》。而他自己的办公室空间像个暖房一样,有着透彻天光的玻璃屋顶,他桌子背后的墙上挂着Robert Longo的《Men in the Cities》系列作品之一。

http://mmbiz.qpic.cn/mmbiz/IbuQfXg3J7lZNS7IJ1QS4mAxh0WXtOJ2pgsCKvDTgecu61kiaCIbw4kJwUWDQwFtvFmibrmIxRdClXT9R2TQWiaLA/0Lim" TITLE="那些有趣的人:Phillip Lim" />


Phillip似乎偏好大幅的摄影作品,“我的浴室里有幅Cindy Sherman”他拿出手机翻出照片展示,“你瞧,这是我的自行车。”他每天骑车上班,车后座上有个民族风强烈的挂包,Phillip说那是他在亚洲旅行时买到的一个古董褡裢,当地人把它搭在肩膀上装东西,他将它改建成了一个车用挂包。

那些有趣的人:Phillip <wbr>Lim

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Phillip是个希望能保护自己隐私的人,他不愿谈及自己的私生活,说到父母家人时简单几句带过。采访拍照前,他面临的最后一个问题是:“你相信一见钟情吗?”他没有马上问答,而是拍了一个场景之后,走过来很认真的对我说:“不信。我觉得不是第一次见面就能相爱,而是初次见面时会引起彼此的兴趣──这个我信。”



两个移民第二代创造的商业奇迹


PhillipLim 的品牌叫做3.1 Phillip Lim,创建于2005年,那一年,他和他的搭档周绚文 (Wen Zhou)都是31岁,所以就把“3.1”加入品牌名字中。3.1 Phillip Lim第一个系列是女装,走的不是独立设计师们热衷的高价路线,一上市就疯狂成功,卖到20个国家,仅三个月销售额就高达280万美金。3.1 Phillip Lim成功了,它就像时尚产业里的一个奇迹,这是两个华裔移民第二代创造的商业奇迹。


很快,3.1 Phillip Lim就将赚来的钱投入到纽约时装周,虽然办秀费钱,但在高价位品牌云集的时装周上展示新设计,让顾客觉得这是奢侈品却没有昂贵的售价,更令人难以抗拒。即便是在最近起伏不定的经济大环境中,3.1 Phillip Lim每年销售增长率高达10%,依然保持强劲的上涨势头。品牌的热卖产品之一是女装连衣裙——它们很适合穿着去上班,却不是平淡通勤装,Phillip会特意为它们设计出一些低调的小奢华,比如采用丝绸与双皱纱,下班后,穿着它们直接就去参加派对了。这样的设计符合了当下女性的需要,没人有时间一天换三套装,女人只需要经典中带着点“小疯狂”的设计。买手们认为3.1 Phillip Lim的设计低调精致,Phillip自己认为:“酷,舒适,有型,这是通行世界的。好的设计是藏起来的,你看不到但是感觉的得到,这是区别所在。好的设计是整体和谐的。”


开始时,3.1 Phillip Lim的销售是通过代理商,现在逐步加入自营店,陆续在纽约、洛杉矶、东京、首尔、新加坡、伦敦开出直营专卖店。三年前,Phillip Lim在北京发布了自己的中国首秀。三年后,他和搭档周绚文又来到北京,在三里屯太古里开了国内第一家直营店。按计划,第二家直营店将会在上海嘉里中心开张,作为一个至今依然由创始人控制的品牌,3.1 Phillip Lim的确是时装产业里的一个奇迹,人人都都想知道它成功的秘密。

 

秘诀是合拍好搭档


网络杂志《Business of Fashion》曾经试图从独立设计师的角度归纳Phillip Lim成功秘诀:4P,Partner(搭档)、Price(售价)、Production(制作)、Positioning(定位)。简言之,就是价格合理、制作良好,定位准备,并且有一个合拍的好搭档。外界分析Phillip的搭档Wen是帮助Phillip成功的秘密,Wen不仅精通面料,还说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在国内有很强大的工厂资源,她的出现在监控制作质量的同时控制住了面料成本,成功地降低了产品成本。


Phillip是中国移民第二代,他在泰国出生,一岁时随父母移居美国。因为妈妈在服装工厂工作,他从小就熟悉服装制作。读书时代的Phillip 是个运动健将,在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California学习家政学。读书期间,他周末在贝弗利山庄的Barneys百货打工,那时他决定去服装产业试试,一开始他为成名设计师做助理,后来自己创业,2000年在洛杉矶与朋友创立Development品牌──正是这个牌子让周绚文(Wen Zhou)注意到他,按照Wen的说法:“我认识的所有很酷的人都在穿这牌子。”


2005年,Phillip决定离开“Development”,得到消息的Wen立刻寄了一张飞纽约的机票给他,请他来碰面,并鼓动他与自己一起创建新品牌。Wen和Phillip类似的成长背景、共同的价值观,让他们一见如故。行动迅猛的Wen 说服了Phillip搬到纽约创业,Wen用75万美金做启动,她的家人觉得这个决定太冲动了,而她说:“我非常乐观,认准了这会是我有生以来最好的一次投资,我对自己的会计说,六个月后,我们就会赚钱!”


Phillip说:“人们总问我‘你怎么知道大家想要什么?’,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自己喜欢什么。”他和Wen都想要制作出令人难以抗拒的够酷、够好看的衣服,并且穿着感舒适,还售价不昂贵。Phillip 说Wen的办公室就在他边上:“我不用过去和她沟通,很少去,我完全知道她会怎么想、怎么做。你知道和人在一起久了,单是看表情就能了解她的想法。”


与 Phillip Lim 的对话


Q:你接受了很多的采访,回答过很多问题,有什么是你不愿意回答的问题吗?

A:有的,个人私生活。我很放的开,但是同时私生活是私生活。我很重视隐私,我的成长过程一直都不用去关注别人的看法。你知道,最好能保持一部分的神秘。


 

Q:Christopher Bailey 最近从设计师转向了公司CEO,你会有这样的考虑吗?

A:不。我也觉得他很聪敏,他一定有很棒的团队,我希望他一直好运。但是,对我而言,这是不可能的,我不能在产品设计上有创意同时又在管理上做到位。所以那不是我的梦想,那会带走我的生活,我想要有自己的生活。


 

Q:你每天的生活怎么安排呢?

A:我每天都有计划表的。通常,早上七点或七点半起床。大概每天睡六个小时左右,喝杯咖啡去上班,然后就是不断地开会、开会、开会……然后回家。我喜欢去办公室,那里有我喜欢的人和事。我喜欢在一个有自己喜欢的事物的空间里工作。


 

Q:你喜欢当代艺术,那么你会希望有一天和你喜欢的艺术家一起跨界合作吗?

A:我喜欢的艺术家死了。开玩笑!不会,因为喜欢是一回事儿,在一起工作就是另一回事儿了。没准儿一起工作后,你们会讨厌彼此!


 

Q:是不是经常有人问你许多和中国有关的话题?

A:我是第三种文化,从不同的文化中找出最好的那一部分,把它们变成自己的。这种转变大概是伴随一生。我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不断分离的过程,和我的根分离。但是遇到Wen后,我们源自同一种文化,长于类似背景。我们相遇时,我们已经能成熟地处理事务的状态。所以现在的状态很棒,我爱自己的根源所在,我很愉快。


 

Q:你情绪一直很稳定。

A:是不是需要发点脾气增加戏剧性?哈哈,我在开玩笑。


 

Q:你怎么调节压力?

A:冥想。我在缝纫机的嗡嗡声中长大,设计的过程就像我的冥想过程。我尝试去运动,可是没法坚持,总在不断旅行。


 

Q:你做设计时,不能缺少的是什么?咖啡?音乐?

A:咖啡和音乐。设计是超级个人化的过程,也是超级孤独,需要自省的过程。设计是一种交流,如果我要和别人沟通,我就得通过商业,否则,创意就无效了。


 

Q:人们一直说定价是成功的原因?

A:我一直确信自己要做人们能买得起的服装。我自己曾经遇到的问题是买得起的(服装),我不喜欢,喜欢的买不起。所以,并非是住在象牙塔里的人要为塔下的人创作服装,我们自己就是塔下的人。这么说吧,我想要件很棒的风衣,但是预算有限,因为我是职场专才但我还没老,我还有一堆账单要付。


 

Q:你看时装评论吗?

A:刚开始时,我对评论很好奇。但是读的越来越多之后,我意识到,它们多多少少都带着个人主观性。但是我不会太认真,因为,我不是靠别人的嘴巴、别人的说法生存的。我现在越来越能很好的处理这些事儿了,这是个学习的过程。


 

Q:你会给朋友们穿着上的建议吗?

A:不,为什么呢?如果他们来找我,希望听到我的意见,我就会很坦白地说出自己的看法。

 

图片均来自网络,采访最初刊登于ELLE Men 杂志。

那些有趣的人:Phillip <wbr>Li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