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文如何介入政治改革等现实问题

(2010-10-18 09:48:40)
标签:

中文

北大

百年

陈平原

杂谈

分类: 读者反馈

 

中文有什么用?
回应10月9日访谈版《中文百年,我们拿什么来纪念?》
http://epaper.bjnews.com.cn/images/2010-10/16/B02/B02a16Cb001.gif

 ■ 上期回应

 

 我赞同陈平原教授在访谈中的观点:“不能将我们的中文系跟国外著名大学的东亚系比,人家是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我们是本国语言文学研究,责任、功能及效果都不大一样。”但与此同时,我也认为:我国的中文系(或曰中文学科),与(比如美国的)英文系(Department of English)的“责任、功能及效果”应该大体是一致的,这点应该没有太大的疑问。

 如果对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英文系的巨大变化(特别表现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及其教学实践上)有所了解,并以此来反思我国中文系的过去与现状,我们也许发现,中文学科还有很多的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

 首先,“中文”是什么?随着时代的巨变,西方的English,已经变成了Englishes,而且,除了老牌的British English和American English外,现在还有Canadian English、Australian English等等,发展到后来,还有了World English(es)。名称上的变化,带来的更是教学内容的扩张与变化。在英文中,“中文”一般是用Chinese来表述的,但“中文系”的“中文”显然既包含了语言又涵盖了文学,所以一般是用“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来表述的。但实际上,“中文系”研究的“中文”其实不过是“汉文”———中国的官方语言———的语言及文学。而目前的教学体制、格局及教学课程设置(以“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为例),还都主要以汉语文学为主。在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全球化与多元化盛行的时代,“中文系”的“中文”还能不能或者说应不应该仅只局限于“汉语言文学”?

 其次,“中文”学科与“母语教育”的关系是什么?就“母语教育”而言,我赞同访谈中提到的有必要在现在的大学中开设必修课“大学语文”的理念与做法(尽管我并不认为它应该称作“大学语文”)。但在“中文”学科之内,我想,学生所应该学、教师所应该教的还主要是“语言”与“文学”。因此,“大学语文”的体制建设及其课程设置,应不应该由中文系来承担、如何承担、承担多少,也应该引起重视。

 再次,“中文”学科的使命是什么?在过去的百年中,北大的中文学科“除了完成教学任务,还有效地介入了整个国家的思想文化建设”,这无疑是令人尊敬的,也是该学科永远的骄傲。同时,我在思考的问题有:21世纪的今天,当历史不再重复兵荒马乱的战争时代及人为的动乱年代、当时代不再赋予一个学科历史重任、当所有学科都在“关注社会、人生、政治改革等现实问题”且都会“与整个国家的历史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中文学科该向何处去?在参与各种现实问题时又该如何显示其独特之处?北大中文学科在全国高校中的领军地位毋庸置疑,又该如何发挥其引领学科的作用?

 在人文学科普遍国际化的今天,重新思考和定位中文学科,无疑十分必要。

 □郭英剑(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