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代课教师教育 |
分类: 评论随笔 |
我的姐姐曾经梦想做一位代课教师
高明勇
下午,浏览新浪微博,看到一条微博,摘录如下:
@走读姜楠:姜自玉十年前是两江镇东方红小学的代课老师,被请退后他再也不敢回自己当年教书的学校,这次走读他带我们回到了,不止一次在梦中去过的地方。看到熟悉的讲台、操场、办公室,坚强的汉子流下了眼泪。
说实话,做新闻和评论这么多年,对“代课教师”早已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甚至有些麻木,但是时时看到这样的细节,还是忍不住长吁短叹,泪水打转,为之神伤。
眼光再长远一点,在我从小到大十数年的求学经历中,经历恩师无数,但印象最深的却是一位代课教师,她叫高秋玲,也是我的一位堂姐。
在我们村子里,代课教师也叫临时教师,也就是说,当有老师因为休假,比如产假之类,因为学习,比如去县上培训,就把你拉来顶上,一旦教师满了,你就得回家种地。因此,很多教师和学生也看不起代课教师。
尽管如此,这个代课教师的名额也是被争来争去的,有时还要给校长走后门,不然轮不到。
其实,代课教师的工资并不高,一般是正式教师的三分之一左右,并且享受不到正式老师的一切福利。
但是,秋玲姐仍然从每个月的微薄工资中,扣除一部分用来买书,在班上传阅,考试进步大的,会把书作为奖品。
村里孩子上学大多调皮,不少没有机会获奖。我那时别无爱好,就是对书痴迷,爱不释手。
最大的困惑就是没有书看,学校没有图书馆,乡镇里没有书店,只有县城才有新华书店,问题是一年才有机会去一次县城,还是临近年关,在大人的带领下,去洗澡。
那些书,成了对我最大的诱惑,为了这些书,不惜改变了此前最讨厌写作文、写周记的“传统”。
现在想想,那时学校里经常被作为范文的作文,第一句经常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的天,那时不足十岁,怎么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什么东东。
但是,幸亏秋玲姐比较“另类”,布置的作文题目都很生活,比如写为什么喜欢读书,你在地里割草时会想到……,之类。
这些题目我能写,也想写,也会写好。
因此,和期待的一样,那些作为奖品的书,基本上都被我拿到了。
家里至今还收藏着当年她送我的几本书,第一本书是《唐诗三百首》(曾经是她最心爱的书之一),还有一套书,八本,书名是《小学生作文文库》。
当教师是姐姐的梦想,那怕一直代课下去——那时拿到一个公办教师的指标的难度,不亚于今天在北京三环内买一套两室一厅。
只是,现实往往不买梦想的账。
在乡村小学代课教师的岗位上,秋玲姐任教三年,教学非常认真,深受学生喜欢。
尽管她作为代课教师,比很多正式教师(公办)更有爱心,更努力,更珍惜。终于,还是因为有人顶替,被辞退了。
那次,她哭了,我站在旁边听着都揪心。
印象中,这是她第二次哭,第一次是因为读到高三上学期,却因家里贫困无力支持而辍学。
有时间,我想去看看这位堂姐,为了她曾经做代课教师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