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筷子
文/黄小平
筷子是论“双”,不是论“根”的,只有一“双”筷子,才是一个整体,一“根”筷子,与没有筷子,并没有什么两样。但用一双筷子夹菜,如果做不到相互配合,各自为政,一双筷子与一根筷子,也并没有什么两样。
一把筷子,确实不易折断,但用来夹菜,就不适合了。用,要用得其所,用到该用的地方,如果使用不当,再多的筷子,也等于零。
筷子是直的,才好夹菜,如果筷子是弯的,就夹不起菜了。所以,做人要正直,才能为人所用。
用筷子,我们总以为生来就会的。其实,很小的时候,我们是不会用筷子的,后来是父母和亲人手把手把我们教会的。一个人的技能,哪怕是像“用筷子”这种最基本的技能,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努力获得的。
一根笔直的筷子,把它的一半放入水中,我们看到,这根笔直的筷子立即变成歪的了。这是为什么呢?这是水折射了光的缘故。生活中,我们常会出现把人看“歪”的时候,这是为什么呢?也是因为我们总喜欢通过似“水”一样的媒介,比如通过别人的谈论、品评和感受来“折射”一个人。这样,又怎么不会把人看歪呢?
进食时,我们得拿起筷子,最后,我们还得放下筷子。有时,面对美食,我们很难放得下筷子,但再难,最后我们还得放下它,否则,便会撑死。芸芸众生,又有多少人放不下手中的“筷子”,放不下手中的权力、金钱和美色,而活活地给“撑死”啊!
尽管筷子造型各异,但都有一个明显的特征,那就是一端是方的,一端是圆的,哪端方哪端圆呢?即上方下圆,也就是人握在手里的一端是方的,夹菜的一端是圆的。为什么筷子都是这样一个特征,为什么不可以一方到底或一圆到底呢?
若筷子一方到底,虽说方正的筷子握在手里容易把控,便于人们手持筷子,但筷子下端也是方的,有棱有角,棱角会互相抵触、阻隔,夹菜就不方便了,就像一个有方无圆的人行事容易受阻。
若筷子一圆到底,人握在手里就会因圆滑而难以把持,再说一圆到底的筷子搁在桌上,不稳固,容易滚动,而滚落到桌下,就像一个有圆无方的人做人容易失足。
筷子的上端,是方便人握在手里,是在为人;筷子的下端,是方便夹菜,是在行事。所以,为人要方,得方正;行事要圆,得圆通;而且,方的一端永远在上端,在上位,颠倒不得。(黄小平小品文)
说说筷子
说说筷子
文/黄小平
筷子是论“双”,不是论“根”的,只有一“双”筷子,才是一个整体,一“根”筷子,与没有筷子,并没有什么两样。但用一双筷子夹菜,如果做不到相互配合,各自为政,一双筷子与一根筷子,也并没有什么两样。
一把筷子,确实不易折断,但用来夹菜,就不适合了。用,要用得其所,用到该用的地方,如果使用不当,再多的筷子,也等于零。
筷子是直的,才好夹菜,如果筷子是弯的,就夹不起菜了。所以,做人要正直,才能为人所用。
用筷子,我们总以为生来就会的。其实,很小的时候,我们是不会用筷子的,后来是父母和亲人手把手把我们教会的。一个人的技能,哪怕是像“用筷子”这种最基本的技能,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努力获得的。
一根笔直的筷子,把它的一半放入水中,我们看到,这根笔直的筷子立即变成歪的了。这是为什么呢?这是水折射了光的缘故。生活中,我们常会出现把人看“歪”的时候,这是为什么呢?也是因为我们总喜欢通过似“水”一样的媒介,比如通过别人的谈论、品评和感受来“折射”一个人。这样,又怎么不会把人看歪呢?
进食时,我们得拿起筷子,最后,我们还得放下筷子。有时,面对美食,我们很难放得下筷子,但再难,最后我们还得放下它,否则,便会撑死。芸芸众生,又有多少人放不下手中的“筷子”,放不下手中的权力、金钱和美色,而活活地给“撑死”啊!
尽管筷子造型各异,但都有一个明显的特征,那就是一端是方的,一端是圆的,哪端方哪端圆呢?即上方下圆,也就是人握在手里的一端是方的,夹菜的一端是圆的。为什么筷子都是这样一个特征,为什么不可以一方到底或一圆到底呢?
若筷子一方到底,虽说方正的筷子握在手里容易把控,便于人们手持筷子,但筷子下端也是方的,有棱有角,棱角会互相抵触、阻隔,夹菜就不方便了,就像一个有方无圆的人行事容易受阻。
若筷子一圆到底,人握在手里就会因圆滑而难以把持,再说一圆到底的筷子搁在桌上,不稳固,容易滚动,而滚落到桌下,就像一个有圆无方的人做人容易失足。
筷子的上端,是方便人握在手里,是在为人;筷子的下端,是方便夹菜,是在行事。所以,为人要方,得方正;行事要圆,得圆通;而且,方的一端永远在上端,在上位,颠倒不得。(黄小平小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