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是有边界的

2023-12-16 05:41:33

生存是有边界的

  文/黄小平

最近,在微信上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段子:猫喜欢吃鱼,猫却不能下水;鱼喜欢吃蚯蚓,鱼却不能上岸。

喜欢吃鱼,这是猫的嗜好;喜欢吃蚯蚓,这是鱼的嗜好。叔本华说,生命是一团欲望。而生命最难控制的,便是欲望和嗜好了。

如果猫能下水,水里的鱼也就吃尽了;如果鱼能上岸,陆上的蚯蚓也就吃光了。

也许,这就是冥冥中的天意,或者说天道,让猫不能下水,让鱼不能上岸,给它们的欲望和嗜好划出边界,设定禁区,好让它们的欲望和嗜好不能大到法力无边,为所欲为,使众生万物都有属于自己的生存权力和生存空间。

人是有着思想的欲望动物,所以人便用道德、条规、制度和法律,给自己的欲望和嗜好划出红线,标出底线,规定边界,以达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存。

如果把鱼和蚂蚁放在一起,是鱼吃蚂蚁还是蚂蚁吃鱼呢?柬埔寨的一句谚语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河水高涨时,鱼吃蚂蚁;河水退潮时,蚂蚁吃鱼。

河水高涨,河岸上的蚂蚁淹入水中,蚂蚁不会游泳,浮在水面,成为鱼口中的美味,所以说鱼吃蚂蚁;当河水退潮,一些鱼来不及回到水里,搁浅在岸上,鱼失去了水中的优势,成为岸上蚂蚁口中的一道大餐。

柬埔寨这句谚语阐释的道理是深刻的,它让我们受到以下几点启示:一是每种生物都有自己的适合区域。鱼适合生活在水中,蚂蚁适合生活在陆地。二是强弱是相对的。在水中,鱼比蚂蚁强,鱼吃蚂蚁小菜一碟;在陆地,蚂蚁比鱼强,蚂蚁吃鱼也是小事一桩。无论是鱼还是蚂蚁,只有找到自己适合的区域,才能发挥自己的优势,突显自己的特长。三是莫去羡慕他人的天堂。水中是鱼的天堂,陆地是蚂蚁的天堂,每种生物、每个生命都有各自的天堂,不要一见到他人的天堂,就羡慕得要命,否则,他人的天堂可能就是你的地狱。

老鼠是一种十分聪明的动物,面对食物,它们会先派一只老鼠去验毒:有毒,顶多毒死一只老鼠;没毒,老鼠们便可共享一番美味了。

那年,我住在乡下,按照邻居教给我的方法,一夜之间竟毒死了十几只老鼠。邻居告诉我:用一只结实的小木箱,里面装有拌有毒药的玉米,再加以密封,然后小木箱外撒几粒没毒的玉米。第二天早晨,发现小木箱附近躺着十几只老鼠的尸体。

原来,老鼠享用了小木箱外几粒没毒的玉米后,便疯狂地去啃咬散发着玉米香的小木箱,当它们历尽艰辛咬破小木箱后,面对一箱得之不易的玉米,它们早已把先派一只老鼠去验毒的事抛到脑后,哄抢着去争食那些有毒的玉米。

人比鼠聰明,当人历尽艰辛获得了来之不易的财富、权力和地位后,还能保持一份清醒的理智,才是真正的聪明。

说到老鼠,让我不由想起另一种动物——燕子。朋友说,他家有一窝燕子,据他观察,老燕子喂食,都是从一侧的乳燕开始依次喂起。有一只乳燕,起初它排在左侧的最边上,当它吃完老燕子衔来的食物后,趁老燕子飞出去觅食的机会,它翻过左侧第二只燕子,把自己换到第二的位置,当老燕子觅食回来时,又把食物投进了它的嘴里。这只乳燕如法炮制,它不断地翻过第三只、第四只、第五只,当越过最右侧那只乳燕时,结果掉出了窝外,落在地上摔死了。

听着朋友的讲述,我好像不是在听他讲一只燕子,而是在讲一个人,一个投机取巧的人。投机取巧,可以让你以最少的时间、精力和付出,获得最多的利益。偶尔的投机取巧,可能会让你从中得到某些实惠,但一而再、再而三地投机取巧,只会让你在人生之路上摔得很惨。

生存是有边界的,无论是动物还是人,如果超越了自身的边界,便是灾难的开始。(摘自《阅读时代》2023年第4期)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