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平精短小品文

2023-07-05 18:18:24

小人无错,君子常过

文/黄小平

《论语》一书,多处说到君子与小人,说到君子与小人的区别,说君子高洁,小人卑劣。但《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让人有点难以理解:小人无错,君子常过。从字面上看,似乎是在说,小人没有过错,犯错的常常是君子。

当然,这不是这句话的本意。“小人无错”,是小人从不觉得自己有过错,因为有了过错,小人不是责己,而是责人,把错误全部推到别人的身上,所以自己也就没有了过错。“君子常过”,是君子常思己过,懂得“吾日三省吾身”,常常反思自己、观照自己、检讨自己,有了过错,不是责人,而是责己,是“反求诸己”,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查过失。

小人之所以为小人,是“小人无错”,不知道检讨自己的过错,过错也就越来越多,品行也就越来越卑劣;君子之所以为君子,是“君子常过”,懂得自知自省,懂得知错纠错,过错也就越来越少,品行也就越来越高洁。(摘自《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23年第6期卷首语)


飘落在春天的落叶

文/黄小平

在一段人行道上,有两排浓密的香樟树,每当我从那里经过,就能闻到一股幽幽的清香。进入春天,落叶就会从香樟树上飘落下来,像秋天的落叶,纷纷扬扬,不过,与秋天落叶不同的是,这些落叶并不枯黄,大多仍是绿的,只是颜色有点老旧。

这些落叶还没有枯黄,还有着生命的活力,为什么就过早地脱离了枝头呢?当我仰头看香樟树的树冠时,发现它的枝头冒出了不少嫩绿的新叶。原来,这些落叶都是去年长出来的叶子,为了给新叶腾出生长的空间,让新叶能够更舒展更自由地生长,它们宁可脱离枝头,让出自己的位置,然后化作春泥,为新叶的生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养料。

香樟树,这些飘落在春天的落叶,虽然是一种新陈代谢,虽然是生命新旧交替的一种规律,但让我看到了生命的无私、崇高和伟大。(摘自《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23年第5期卷首语)


谁与你终生不离不弃

文/黄小平

终生与你不离不弃的是谁?这是我曾在一本书上看到的一道脑筋急转弯题。

看到这道题,也许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父母、爱人、孩子,其实他们都不能陪伴我们终生,都不是我们终生不离不弃的人。那么谁是我们终生不离不弃的人呢?书上的答案是:影子。

影子真的能与我们终生不离不弃吗?有人会说,当然,成语“形影不离”说的不就是这个道理吗?但我要问一问,在那漆黑的夜里,你看见过自己的影子吗?

人生不都是晴天,人生也会遇到黑夜。在人生的黑夜里,连影子也会离开你、抛弃你。不要相信谁会与你终生不离不弃,能与你终生不离不弃的只有你自己,只有你自己能帮自己走出人生的黑夜,自己陪自己走过漫漫的人生长路。(摘自《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23年第4期卷首语)


沙漏里的细沙

文/黄小平

古代用来计时的沙漏,里面的细沙,隔上一段时间,就要换掉,换上新的细沙。

沙漏里的细沙,用上一段时间后为什么要换掉呢?原来,细沙在通过沙漏窄小的颈口时,由于相互挤压摩擦,时间久了,细沙的棱角就会逐渐消磨掉,变得光滑起来,因而通过颈口也就容易起来,细沙滴落的速度自然也就加快,当然也就无法准确计算时间了。这些用久了的细沙,便成了废沙,被人所抛弃,被新的细沙所替代。

人刚走入社会时,也是有梭有角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生活压力的挤压下,在人际关系的摩擦下,人身上的棱角会逐渐磨平,变得圆滑世故,从表面上看,这些人似乎八面玲珑,左右逢源,但实则是,因缺少真诚和正直,让人与之交往,总是不放心、不踏实,时刻防着,而最终成为不受人欢迎的人,让人遗弃的人。

由此看来,无论沙漏里的细沙,还是社会大舞台上的人们,过于滑头,都不是好事。(摘自《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23年第3期卷首语)


眉是眼的屋檐

文/黄小平

眉在眼的上方,似眼的一角屋檐,为眼遮风挡雨,是保护眼的。不独善其身,时刻想着别人、护着别人,所以在五官中,眉才拥有了最高的位置。

眼是心灵的窗户,眉也是,人的喜怒哀乐,都可以从眉中反映出来,于是有了眉笑颜开,有了横眉冷对,有了愁眉苦脸,有了扬眉吐气。眉不会说话,但只要稍稍一蹙眉、一扬眉、一横眉,就可以看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眉是毛发,但绝不是轻如毛发,从古至今,就有了描眉、画眉和修眉,足见人们对眉的关注和重视。因为眉是人脸上脸蛋中的脸蛋,表情中的表情,眉有神了,脸也就有神了,人也就精神了。

眉与眼离得最近,彼此之间,也就心有灵犀,有多少人间情事,在眉目传情间,演绎得海枯石烂、地老天荒。(摘自《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23年第2期卷首语)


夕阳是一粒种子

文/黄小平

老人和孩子,坐在一起看夕阳。老人问孩子:“夕阳像什么呢?”

“像一粒种子。”孩子说。

老人想,孩子一定是见夕阳圆圆的,而大多数种子也是圆圆的,所以说夕阳像一粒种子。于是,老人有意追问了一声:“怎么会像一粒种子呢?”

“当夕阳落入地平线,落入大地,像不像一粒种子播入泥土呢?”孩子说。

“但种子会发芽,夕阳会发芽么?”老人问。

“怎么不会呢?”孩子说,“第二天黎明,那冉冉升起的朝阳,不就是夕阳发出的芽苞么?”

这是老人没有想到的:夕阳落下,那是种子在播种;朝阳升起,那是种子在发芽;而朝阳,正是夕阳发出的一颗鲜嫩明亮的芽苞。

“夕阳是一粒种子。”老人自语了一声,看着孩子,像是看着一颗正在冉冉升起的朝阳,开心地笑起来,笑得像夕阳一样灿烂。(摘自《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23年第1期卷首语)

(以上作品皆以作者笔名“明月”发表)

【作者简介】黄小平,男,江西新余人,被网络和报刊称为“中国小品文大王”,创作小品文万余篇。已出版文集11部,发表、转载文章8000多篇次,作品被100多种文选文集选录,不少作品选录中小学语文课外读本和中小学语文试卷阅读分析及作文素材。《哲学家的思考》等作品选录全国语文教材。为《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报刊签约作家。作者微信号:huangxp65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前一篇: 掉牙与成长 后一篇:化解沟通难点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