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静王水溶是谁?
(2010-01-22 21:49:07)
标签:
红楼梦怡亲王府石头记世交脂砚斋 |
《红楼梦》中多处提到北静王水溶,宝玉称其为贤王,很喜欢与其亲近,是书中比较重要的人物。那么北静王是谁呢?
弄清水溶是谁,要从分析水溶的特征入手。书中描写水溶有三个特征:
一是年纪较小。第十四回:“现今北静王水溶年未弱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还未发育健全,故称“弱冠”。《礼记·曲礼上》:“人生……二十曰弱冠。”疏:“二十成人初加冠,体犹未壮,故曰弱也。”水溶年未弱冠,表明未超过二十岁。
二是与贾家有世交之谊。第十四水溶对贾政说:“水溶笑道:“世交之谊,何出此言。”第十五回中水溶说:“非小王在世翁前唐突”。水溶称贾政为“世翁”,表明贾政与水溶之父是一辈的人,且两人有很深的交情。
三是水溶勤奋好学。第十五回中,水溶向贾政道:“若令郎在家难以用功,不妨常到寒第。小王虽不才,却多蒙海上众名士凡至都者,未有不另垂青目,是以寒第高人颇聚。令郎常去谈会谈会,则学问可以日进矣。”表明水溶非常勤奋好学。
有人说水溶是隐指怡亲王允祥,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对的。首先从年龄上看,水溶不可能是允祥。允祥生于康熙二十五年十月初一日,而第十回写水溶路祭秦可卿是发生在雍正十三年初(见《红楼梦年表》),如果活着,此时允祥已经四十九岁,而书中的水溶还不到二十岁。事实上允祥已于雍正八年五月初四日就死了,至雍正十三年,已死去多年。因此这个北静王水溶不可能是怡亲王允祥。
北静王水溶虽然不是怡亲王允祥,但有可能是允祥之子——怡僖亲王弘晓。因为弘晓正符合以上所列的三个特征。
怡僖亲王弘晓,怡贤亲王允祥第七子,嫡出第四子,生母嫡福晋兆佳氏,与允祥三子贝勒弘暾、四子宁郡王弘皎、五子弘[日兄](kuáng)、八子绶恩同母。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四月初九日生。雍正八年,允祥薨,雍正谕令:“吾弟之子弘晓,著袭封怡亲王,世世相承,永远弗替。凡朕加于吾弟之恩典,后代子孙不得任意稍减。”弘晓遂承袭怡亲王,其兄弘皎别封宁郡王。雍正八年(1730)十二月弘晓袭怡亲王。
说水溶是弘晓,理由有以下几点:
第一,水溶的年龄与弘晓的年龄比较接近。水溶在雍正十三年时“年未弱冠”,而弘晓生于康熙六十一年四月初九日,至雍正十三年初,仅十四岁,正是“年未弱冠”。
第二,水溶与贾家的关系较弘晓与曹家的关系很相似。水溶说他与贾家是世交,并称呼贾政为“世翁”。弘晓的父亲老怡亲王允祥与曹家交情也很好。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雍正皇帝在曹頫请安摺上朱批道:“朕安。你是奉旨交与怡亲王传奏你的事的,诸事听王子教导而行。……若有人恐吓诈你,不妨你就求问怡亲王。况王子甚疼怜你,所以朕将你交与王子。主意要拿定。少乱一丝,坏朕声名,朕就重重处分,王子也救你不下了。”(见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关于江宁织造曹家档案史料》,中华书局1975年版。)从雍正皇帝的谕旨上看,曹家与怡王府交情较为深厚,允祥死后,弘晓继续与曹家保持来往是符合情理的。到弘晓一辈,与曹家可称为“世交”,故水溶说“世交之谊。”
曹寅曹宣之母孙夫人是康熙皇帝玄烨的保母,曹寅曹宣的下一代应与允祥同辈,弘晓应称呼他们为“世叔”。而书中的贾政对应的是曹寅曹宣的下一代,水溶对应的是弘晓,故水溶称呼贾政为“世翁”。
第三,水溶勤奋好学与弘晓博览群书情形很相似。弘晓为清朝著名藏书家、诗人。弘晓积学好古,凡经史传记、诸子百家,靡不毕览。怡府藏书之所名安乐堂,又名明善堂,大橱九楹,积书皆满。所藏之书,主要得自季振宜和徐乾学旧藏。乾隆中开四库之馆,天下藏书家纷纷遵旨进呈家藏珍秘,惟怡府之书未进,其中不乏世之罕见者。耿觐光《明善堂集序》:“冰玉主人於九经、诸子靡不详加厘定,使阅其书者不致有亥豕鲁鱼之叹,知主人信古之深、嗜古之笃矣。及得游藏书所,牙签缥,充盈栋宇,凡有关于世道人心及为诸经羽翼者,不下千百种,而文集、诗集尤为钜观。永叔云:‘物聚於所好,好得于有力。’亶其然乎?” 第十五回中水溶说“小王虽不才,却多蒙海上众名士凡至都者,未有不另垂青目,是以寒第高人颇聚。令郎常去谈会谈会,则学问可以日进矣。”名士慕名齐聚北静王府讲论学问的情形,正如小怡亲王弘晓研习学问的情形相同。
最后,水溶之名与弘晓的号有关联。弘晓字秀亭,号冰玉道人,“水溶”之名也许从其号“冰玉”二字化来。冰溶则为水,“水溶”冰之化也。
宝玉的原型曹雪芹生于雍正二年四月二十六日,弘晓仅比曹雪芹大三岁。两家既为世交,二人必然也有交往。弘晓饱读诗书,而曹雪芹能诗善画,二人情趣相投,交往自然会更加密切。这种情形反映在小说《红楼梦》中,就是宝玉与水溶互相赞赏,交往密切。
既然曹雪芹与弘晓的关系密切,曹雪芹撰写《红楼梦》,弘晓不可能不知道,弘晓可能看过曹雪芹早期的《石头记》。弘晓是个文化素养很高且喜欢收藏图书的人,可能在读过曹雪芹《石头记》后认为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收藏价值,因而组织人抄录收藏。
庚辰本第二十一回中有一条眉批:“赵香梗先生《秋树根偶谭》内兖州少陵台有子美祠为郡守毁为已祠。先生叹子美生遭丧乱,奔走无家,孰料千百年后数椽片瓦犹遭贪吏之毒手。甚矣,才人之厄也!因改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数句,为少陵解嘲:‘少陵遗像太守欺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折克非已祠,旁人有口呼不得,梦归来兮闻叹息,白日无光天地黑。安得旷宅千万间,太守取之不尽生欢颜,公祠免毁安如山。’读之令人感慨悲愤,心常耿耿。壬午九月。因索书甚迫,姑志于此,非批《石头记》也。”脂砚斋已卯冬(乾隆二十四年)开始四评《石头记》,约在甲申年(乾隆二十九年)完成四评,此批落款为“壬午九月”(乾隆二十七年),可以断定此条是脂砚斋所批。在郡守毁子美祠一段文字后紧接着说“因索书甚迫”,表明索书者是权高位重之人。怡亲王府藏本脂批中注明“已卯冬”之批语共有24条,故又称“已卯本”,表明怡亲王府抄录《石头记》几乎与脂砚斋四评《石头记》同时。此批所说的“索书”者,很有可能就是怡亲王府里负责抄录《石头记》的人。因是怡亲王府的人来要书,脂砚斋不能不给,故发出无可奈何之叹。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我的上述推论:即怡亲王弘晓与《石头记》的作者曹雪芹关系密切,这种密切的关系在小说中通过水溶与宝玉的交往关系反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