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印先生小傳

标签:
宋金印校長生平台灣書法家宋金印 |
分类: 生活杂谈随想 |
宋金印先生小傳
宋國明敬撰
按:曾見國內有人網上詢查先嚴“台灣書法家宋金印”,而百度無有知者。歲月未遠,舊人猶在,然先嚴生前事蹟竟至凐沒若斯,國明忝為不肖次子,雖羈旅國外卅年,念之常深感惶愧不安。今正逢先嚴百年誕辰紀念,茲收集手頭有限資料,謹慎求證,敬撰《宋金印先生小傳》一篇,以第三人稱表述,俾便網上眾人查詢。
宋金印,字綬章,民國六年(1917)生於河北浭陽(後改豐潤縣,今屬唐山市豐潤區),卒於民國七十一年(1982),享年六十六歲。宋氏畢生獻身臺灣教育工作,曾先後出任台北縣立文山中學校長十三年、桃園縣省立武陵高級中學校長十年,樹人無數,桃李遍全台。宋氏工作之餘鑽研書畫,自號節齋主人,曾以顏體楷書於台灣全省美展掄元,作品藏國立台灣美術館。著有《中國先哲人性論評述》,1964年台北廣文書局;《聲韻學通論》,1972年台灣中華書局;《現代應用文》,1973年維新書局;《中國聲韻學要義》,1975年台北廣文書局。(國外圖書館作者姓名拼做Chin-yin Sung)
宋氏河北省豐潤縣老莊子鎮范家坨人。祖父玉振公,祖母詹氏,勤儉持家,薄積田產,樂善好施,鄰里稱善人而不名。父單名春,母李氏。宋曾就讀於河北省立灤縣師範學校,畢業後任教小學,後入國立北平師範大學國文系就讀,治小學,尤精聲韻,畢業後曾任教於河北第一臨時中學。1949年攜妻何秀全氏(唐山市梁家屯人),經廣州、香港、海南輾轉來台,先後任教於台中清水中學、台北北投初中、桃園鶯歌中學等校。北投初中任內,宋曾為同事台灣作曲家曹賜土先生名作童謠《吊床》譯作歌詞,膾炙人口,列入台灣國小音樂課本教材。
民國四十五年(1956)八月,宋奉調台北縣立文山中學(包括初中部與高中部)任校長,至五十八年(1969)離任為止,十三年間,朝乾夕惕,殫力擘畫,使文山中學校譽日隆,如聯考錄取率甲組為縣立中學全省第五、乙組第四、丙組第三(五十三年台北徵信新聞報);如致力推動培育中國童子軍,僅文山一校即編制兩團,宋兼任團長,持四颗木章,曾多次率團訪問日本菲律賓等友國;又如全省中學籃球聯賽,文山中學自四十三到五十四年間曾連續獲得十二屆冠軍(五十四年之後暫缺數據資料),培養出多名優秀國手如陳金郎、傅達仁、劉俊卿、葉飛等。
民國五十七年教育部改制,縣辦初中,省辦高中。宋金印旋於次年(五十八年,1969)升任桃園省立武陵高級中學校長(現改國立),至六十九(1980)年一月因病退休為止,十載於茲,勤勉將事,使武陵校譽益臻光大,長期居桃園區高中聯招第一志願。宋氏畢生獻身教育,在文山武陵兩校歷任校長中任期最長,建樹可觀,成績燦然,在校時以其謙和寬仁的儒者風範深受全校師生愛戴敬佩,退休後仍受眾多同僚學子懷念感恩。2015年武陵高中六十週年校慶,頒“功深澤遠”琉璃獎碑一座,由次子代領。
除功在教育以外,宋金印書法在台灣亦備受書家推崇,1968年榮獲第二十三屆臺灣省美展書法類第一名,於台灣省立博物館展出。傳世作品如(節臨)《顏勤禮碑》藏於國立台灣美術館,草書《贈武光詩》藏於桃園市政府文化局,(節臨)《麻姑仙壇記》收錄於王九儒著《中國文字源流史:歷代書法大系》等。宋氏正楷大字,筆力遒勁,法度嚴謹,間架端麗,骨肉勻停,得潤秀俊逸之妙,無枯槁滯重之俗。行書以深厚楷書功底為基礎,初宗二王,後鍾黃山谷,行楷至行草,通篇觀之如行雲流水,細審之則字字不苟一筆。宋金印水墨擅竹石,愛其高風亮節,謙謙君子之喻。民國六十年(1971),任武陵校長期間,宋金印曾受推舉為書畫團體武陵十友書畫社之首任召集人(1988年改社長制),直至病故,前後十一年,在推動中華傳統文化與藝術方面做出許多具體貢獻。
宋氏一生矢志辦學,廉潔自守,在任一介不取,退休兩袖清風。1980年舉家遷至台北縣新店市(今新北市新店區)五峯山下,書畫不輟,恬淡度日。民國七十一年(1982)初,二次中風後於台北空軍總醫院去世,其時妻何氏並子女四人皆隨侍在側。九十八年(2009),何氏罹患胰臟癌去世,享壽八十七,二人合葬於淡水北海福座墓園。所遺子女四,長子長女定居巴西經商,次女生活工作於台灣,次子定居美國,從事教育工作。孫輩凡六人。
宋金印(中)與妻及友人(右、後)於廣州(1949年)
退休後於新店居所(1981)
後記:謹向文山中學段成榮老師、武陵中學林清波校長、中國童子軍李子貴團長及其家人提供寶貴資料致上最誠摯深刻的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