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国语里句尾“的说”的意思与用法
宋国明
台湾国语里有个句尾助词“的说”,非常具有地方特色,我过去一直以为只有我台湾同胞惯于使用,可是最近我注意到在当前网络交流方便而频繁的大环境下,“的说”二字似乎也开始跨过海峡进入了某些大陆年轻人的网络语言。这个现象多少代表了部分大陆年轻人乐于接受台湾国语的一些方言说法,具体为的是什么,我无从揣测,所以对此现象也没有什么好批评的,只不过,很多人虽然尝试使用“的说”,却用得乱七八糟,一望可知他们根本不知道“的说”的意思与用法,只是为了时髦好玩儿,就随随便便胡乱添加在句尾,让我看了不禁暗暗好笑。今日无事,闲聊一下“的说”。
助词“的说”加在句尾,表示说话者甲认为他这句话的信息是听话者乙不知道(或知道而忘了),所以甲特意说出来,告知或提醒乙。例如,乙说他要骑摩托车去台中,甲说“可是那条路很难走的说。”言下之意,甲假设乙并不知道那条路很难走,所以才决定骑车,此处“的说”用来提供对方不知信息,提醒的语气是很清楚的。所以切记,“的说”永远不用于直接回答对方问题,因为回答是回答、不是提醒,例如,乙问甲:我要骑摩托车到台中,那条路难不难走?甲不能回答“很难走的说”,只能说“很难走喔”。再举一例:甲见乙不愿意吃某一道菜,就劝乙说:你尝一口,这菜味道不错的说。这里可以用“的说”,因为“味道不错”是甲提供乙所不知的新信息,作为劝说乙应该试一试的理由,前提是甲自己吃过(不是听说),知道那道菜的味道。如果甲自己也没吃过,那就只能说“你尝一口,看起来味道不错喔/听说味道不错”,不能用“味道不错的说”,这是因为“的说”暗含说话者“我知你不知,让我告诉你”的意思。正因为“的说”这个助词用来提供信息,所以不会出现在问句、祈使句、命令句等句式中。以下略举数例,例(1)是可以使用“的说”的情况,例(2)的语境则不能使用“的说”:
(1)a.
甲:今天晚上我想请你去圆山大饭店吃饭!
乙:那里很贵的说。我们还是去士林夜市吧。[告知甲]
b.
甲:走吧!
乙:我已经告诉过你,我不想去的说。
[提醒甲]
c.
甲:你自己去吧,我对音乐会没什么兴趣。
乙:可是你明明答应过我要陪我去的说。[提醒甲]
(2)a.
甲:你叫什么名字?
乙:我叫宋国明(*的说)。(*表示不可以)[回答问题]
b.
甲:明天我还应该要注意什么?
乙:别忘了带你的护照(*的说)。[祈使句]
c.
甲:你也觉得她长得很漂亮,对不对?
乙:对,非常漂亮(*的说)。[甲已经知道,不用乙告知或提醒]
以上是很粗浅的基本用法介绍,希望对有心的读者有参考价值。至少您要由此得出两个印象:第一,句尾助词“的说”是有含义的,对使用的语境有很明确的要求,不是像网上有些人所说可以随便添加,也没有“有此一说、听说”的意思。赶时髦学台湾腔,至少也得学得像,胡乱“的说”,其实很没意思。第二,“的说”跟日语里表示郑重语气(无意义、可用于问句的)的desuです是八杆子都打不着的,请那些胡乱猜测“的说”来自日语desuです的无知妄人不要再奋勇散播谣言啦。不过,我还是希望您最好根本没兴趣赶这个时髦,说普通话时根本就不用“的说”才是正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