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留学记》事件始末 —— 后记

(2012-02-15 07:21:39)
标签:

四两拔千片

质疑韩寒

分类: 生活杂谈随想

《北京留学记》事件始末 —— 后记

- 我对质疑韩寒作假的看法 -

宋国明

 

          记得去年写了一篇耶鲁强人卡洛里姐妹花的故事,本意是想借虚构的耶鲁学生凯儿婉儿来说说我理想中的强人学生应该是什么样子。在我自己看来,故事的写法和语气明显地是夸张虚构的,一方面暗示博友们别当真事儿来读,一方面也调侃一些网络上写美国名校吹牛不打草稿的博文。没想到博友们信以为真,纷纷留言评论,弄得我尴尬至极,倒似成了吹牛浮夸之徒,内心挣扎了两晚,决定在写了第一集之后立刻停笔招认,说明原委初衷。后来我自我检讨,觉得有可能错在三处,一是大家见多了吹牛浮夸的事,更容易见怪不怪,二是大家不熟悉外国的大学校园生活,便信以为真,三就是我写得不好、不清楚,又向蒙诸位信任,所以当真事儿念了。

        这次写《北京留学记》事件始末的动机,是看到最近韩寒方舟子之争的感想,说故事的毛病犯了,又以虚构的情节拿来说事,表达一下我对此事的看法。因为故事就紧跟在一篇质疑韩寒说话前后矛盾的博文之后,所以这回我放心大胆地写,坚持到底,确信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一篇寓言,戏仿方韩双方辩论的大致过程。文章内容虽不能事事与真实事件相符,但是在描述双方语言措词和辩论手段上,我还是希望能尽量做到传真。

        一开始就有博友看明白了,跟我会心一笑,有传小图像向我眨巴眼的,很可爱,也有在评论栏明确提到方韩之争的,但也更有好几位可能没听过我说书、不疑有他、一边看故事一边替我担心的善心博友,我只能含糊回复,强调我就是说故事,让他们千万别担心,这次,我始终忍住没说这是虚构的故事,扫了大家的兴不妨,再次扫了我自己的兴可不成。没想到,发了完结篇,我的意见都已陈述完毕,还有博友问我那位写社论的裴教授去荣誉法庭作证了吗?容我说句对不住您,敝校压根儿就没有裴教授,自然也无丹尼,有的话早给他零分了。

        我曾说过,在去年秋季本系杨同学找我指导她做独立研究之前,我只看过韩寒的《长安乱》,而且还看不下去。对于他的成名作品和后来的杂志《独唱团》,我既无印象,自然更无成见,纯粹是为了指导杨同学才看的。但我看完之后,感觉是这样水平的东西,有什么可研究的?所以我建议杨同学把注意力放在韩寒做为一个现象,而不是韩寒做为一个作家,可能会更有意思。直到国内质疑他代笔的声音大了,我又仔细看了他的《求医》、《书店》、《杯里窥人》、和《三重门》(从头到尾),才觉得绝大部分的质疑是很合理的,也希望看到韩寒能提出合理的说法,以释众人心中疑惑。

        令我大失所望怀疑加深的是韩寒屡次回应的缺乏逻辑、曲解质疑、模糊焦点、偷换概念,另外加上一些粗糙的语言以及在关键问题上前后矛盾的说词。我觉得这些都很能说明他的水平和事情真相。自然,对此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我的想法也就是个人的想法,您可以不同意,千万别着急,我在故事中不说了吗,我跟心理学鲁教授请教过粉丝心态,我完全知道粉丝管不住自己对偶像的感情,我没想劝谁不继续崇拜偶像,只不过很为他们的受迷惑感到惋惜。

        丹尼所写的《北京留学记》是我模仿美国大学三年级中文学生的水平写的,当然不能跟韩寒《求医》或《三重门》等引起争论的作品中的文笔相比。但我的重点是在说明,韩寒那几篇作品的内容和文笔的确有诸多可疑之处(希望您跟我一样都仔仔细细读了),应该是允许读者合理质疑的。

                 什么叫做合理的质疑?《求医》和《三重门》提供了很多例子,都还在等韩寒回答。此处我再举两个例子,您看我能不能问。关于韩寒的记性,他在很多场合不记得自己写过什么,例如不记得《长安乱》内容写的是什么,不记得《答春绿》在他的小说里是别人写了刻在桌上后来让他出了丑的,不记得他得疥疮之时故事安排的是他睡上铺还是下铺,等等等等,一个作者对自己作品如此生疏是极为罕见的,但是记性如此之差的作者韩寒却能在考试现场写《杯里窥人》时不用参考书直接引用(那只能是背下来的)《舌华录》的原文?拉丁文corpus delicti一词的原文?(虽然他曲解了拉丁文corpus本体的意思为肉体,也抄错了字,但不影响我此处质疑他的记性。)我知道粉丝们要说他小时记性奇佳,现在记性奇差,或者,对别人所写记性奇佳,对自己所写记性奇差,您这些话也许真有人信,随您说无妨,但我的问题是,我这样的质疑至少合理吧?

        第二例。韩寒拿出一篇非常像是誊清稿的二十万字的手稿,面对质疑,在最近一次采访中解释说他为了给审稿者好印象,练就了心中详细打好腹稿再写的本领,下笔即为定稿,不用再改动情节内容,只须改些个别的错别字,他用这个本事拿来写二十万字的小说,的确让人叹为观止。不过我的疑问是,有这样本领的写者,需要让别人有他的博客账户密码,来帮他改动文章吗?他曾经开了个悬赏2000万元的玩笑,前后一共三稿,不但改动甚大,语法也乱七八糟,好像跟他宣称的深思熟虑打腹稿的本领差距太大。我可以问一下吗?

         如果真是自己写的东西,是不怕合理质疑的,那不叫阴损,不叫仇恨,不叫构陷,不叫抹黑,更与公报私仇无关(以上均为韩寒回应质疑时的用语),那就叫:质疑。 

附:YouTube某段娱乐性强信息量高的视频集锦:韩寒(含9部)访谈精选分析合集

后记的后记:四月八日在网上见到了韩寒《三重门》部分手稿里的大量错字更正,性质很明显,不需要像我这样当过二十几年老师的人多说啦,念过书的人都能一目了然,明白事实真相。“质疑”两字也不必再提,因为真相已如水般澄澈透明,若还有人在如此证据面前执意看不清,那任谁苦口婆心也劝不醒他们了。最后,即赋打油诗“曹聚但功号一贯”一首以志今年网坛盛事:

             曹聚但功号一贯

        四两拔千片,二韩顶万斤;

        嘴硬发更破,杯中窥苦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