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不叫中国那该叫什么?  -我看张绍刚刘俐俐视频的一点感想-

(2012-01-15 06:33:53)
标签:

张绍刚刘俐俐

中英夹杂

杂谈

分类: 生活杂谈随想

 

中国不叫中国那该叫什么?

-我看张绍刚刘俐俐视频的一点感想-

宋国明

 

        开学瞎忙了一阵,好不容易才坐下来上网逛逛,居然看到了这么一段叫做《非你莫属》的电视节目视频,主要看点是主持人张绍刚和求职来宾刘俐俐的对话。

        网上许多人对张绍刚的种种批评,我均深表同感,此处用不着再拾人牙慧复述一遍。作为一个主持人,他把自己对刘小姐的主观厌恶毫不掩饰地从开头的冷嘲热讽(让他发冷)升级到后来无节制无来由的人身攻击(狂浪、蔑视和恨),过程很长,所以绝不只是他一时失态,而是让人更完整地看清张绍刚本人的缺乏素质和修养。反观刘小姐,年纪轻轻,能在怀有如此敌意的主持人面前,保持风度到最后一秒钟,让我非常佩服她。

        我以前没看过张绍刚主持的节目,以后自然也不会再看,所以我在这儿不想继续花时间批评他,我倒是很想探讨一下张绍刚对刘俐俐刚交谈三言两语就产生敌意的潜在原因。周六下午趁着洗衣服的空档随意一陈愚见,想法未必周全,分析难免粗疏,还请朋友们谅解。

        从张绍刚首先责难刘俐俐之称中国为中国而不称祖国便可以看出问题端倪。我猜想,张的责难显示他的民族感情受到伤害了,可能他认为这位海归刘小姐管中国叫中国而不称祖国,是从外国人的观点来叫的,有点挟洋自重的意思,所以产生敌意。我觉得很奇怪,怎么称呼这个国家要看语境,并无唯一正解,刘俐俐说话的语境正是新西兰与中国相对,不叫中国叫什么?中国一词光明正大,并不含褒义贬义,难道中国人自己就不能用?张绍刚真的不用挑那个疵儿来鼓动观众的民族情绪,那是个过去兴文字狱的低级做法。

        挑起张民族情绪、加深他对刘敌意的潜在原因,可能是刘俐俐一出场时似有意若无意的,说了几句中英夹杂的话,虽然刘俐俐立刻道歉说她不是故意的,但是可能已经给人(不只张绍刚)一个她标榜自己海归身份的负面印象。每个人对说话中英夹杂的容忍程度不同,其实那只是一个说话习惯,喜之者固有,恶之者亦众,但绝不能以此做为人身攻击的理由或动机,何况刘俐俐的中英夹杂并不是那种用简单的英文词代替中文的那种最惹人厌恶的:“我跟我的best friend明天要带我daughter我office旁边的那家Chinese restaurant吃饭。”刘俐俐提到她喜欢读英雄双行体,那是英诗的专有名词,中文没有相对的概念,她中英文对照的说了,严格来说,没什么不对,也不算中英夹杂,虽然我自己可能会选择不加上英文解释。

        以前我谈过说话中英夹杂的现象,结论是中英夹杂成不成为问题,讨不讨人厌,完全要看听者的感受。同是在海外居住几十年的华人聚在一起谈论当地的事,势必会用到一些当地的外语词汇,我想谁也不会觉得任何人有意要炫耀什么,但是如果回到国内,至少我个人,一定会注意说话对象,哪怕在座的只有一人不谙外语,我也会非常刻意地在说话中一个英文字也不用,原因无他,我觉得这样比较尊重听者,别让他听不懂呀。如果刘俐俐在节目一开始,没有因为用上几个英文词,无意间刺激了那位容忍度极低的主持人,也许整个气氛会好一点?

        也许会,也许不会,也许张绍刚之所以为难刘俐俐是因为他不懂英雄双行体,而跟我猜的潜在原因无关。但毕竟《非你莫属》是国内的节目,播给国内的观众看,刘俐俐说话时不用加上英文原文较妥。最后,有一点建议我想提出:华人彼此间说话,千万不要假设对方喜欢或能容忍中英夹杂的说话习惯,说话“纯”一点,也许能避免人家对你产生不正确的负面印象,不然招人讨厌了自己还不知道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