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败在此一举乎?
(2011-10-16 04:28:58)
标签:
申学的焦虑如何避免焦虑申请大学作文自我陈述教育 |
分类: 与留学生家长对话 |
成败在此一举乎?
-向申请美国大学的家长与学子三次进言-
宋国明
本来打算为焦虑的家长们写一个“戒焦三部曲”的,因为某位博友很不满意我不回答他的问题,害我在写了两篇之后分神跑题了,很不好意思。现在言归正传,容我把愚见陈述完毕。
奥运比赛里头花式溜冰还有体操是我最不爱看的。不好看吗?好看。不精彩吗?精彩极了。我不爱看是因为这两个项目的决胜方式太残酷了,每回都让我看得提心吊胆。那些身心伤痕累累的运动员,在短短的几分钟内,要把自己的状态和表现提升到极致,孤注一掷,奋力一拼,因为十年苦练,成败就在此一举。说到“一举”,人家举重比赛,还让举三次呢,您在高低杠平衡木上出错摔一次跌两跤试试,那就什么都没啦。这比跑跳掷与各项球赛等等相比,更能刺激观众的神经,为什么更刺激?出差错的机率大呀。我现在不看溜冰和体操的现场实况转播了,不是不爱看,是不忍看。我第二天先看结果,有人摔了吗?跌了吗?没有?那太好了,我看录像。纯欣赏。
过去台湾的高中大学联考制度,现在国内的各项高考制度,都是以一次考试的成绩来决定学生往后三四年的命运,甚至更长远。那些苦读十年的学子们,也要在这一两天小心翼翼发挥实力,上榜与否很可能就在几分之间,那就是一两题呀,出不得差错。这个制度的残酷比奥运溜冰体操虽然稍有不及,但考生压力之大是相同的。怪不得家长和学生在高考前都感到无比焦虑。如果您的孩子参加国内高考,我无法给您任何聊以解忧的建议,因为制度在那儿呢,他得走那个平衡木。如果您的孩子打算申请美国的大学,我希望您在看完拙文之后,能把那因国内高考制度产生的无谓焦虑统统抛开,持一个平和的心态来准备申请学校。
我上次说过美国无高考,这话虽对,但说的不够到位。应该说美国的大学招生制度彻彻底底完完全全是个“反高考”的制度、反“成败在此一举”的制度。他们清楚一次考试不能说明一个学生的整体素质,所以想尽办法从各方面考核申请者,不让一次考试的成绩来决定学生的命运,所以才有范围宽时段长的申学六要素:高中学业、考试成绩、课外活动、社会公德、自述作文、师长推荐。您若是六项要素齐头并进,自然最佳,但若某一项偶出小错或略有不足,实在也不必心焦,因为整体的感觉不会差太远。您应该担心的是其中某一两项极差或完全从缺,那才要命。SAT考了2300,怕输给2320的,又去重考,这回考了2340,认为比2320的机会大了,但还是不如那2350的,那再考。这是高考比分的观念,在此不适用,若全心全意准备某一项而忽略了别的,那就太不聪明啦。如果您孩子有特长,想让学校看看,也可以呀,允许你自己加一个第七项,把她全省芭蕾舞冠军的光盘寄去。
高中最后一年,有人立志悬梁刺股焚膏继晷,以超人的毅力过非人的生活来冲刺国内高考,这我听说过,也可以理解,祝您好运,别自虐得太凶就行。但居然也有人说打算在最后一年,拿拼高考的手段和决心来拼申请美国名校的,那就是整个误解了美国大学招生的制度。人家的招生六项,都是经年累积的,哪有临时拼命拼出来的?高中最后一年的申学阶段,基本上是个收尾整理的过程、自省自评展望将来的过程。要拼请早,小学初中开始,做个德智体群均衡发展的好孩子吧。
六要素中却有一样是准备申请材料时才写的,那就是申学作文。有人说申请材料递进去,尤其是那篇“自荐”,招生人员看三分钟就决定您的命运,这是一种很误导人的不实说法,因为大多不是这样,除非写得特差。我不知道说这话的人目的是什么?让您为申请文章焦虑,好让他们收费代办?我觉得把那篇文章叫做“自荐”,造成了影响很坏的错误印象,请您千万千万别存自荐之心,说自己如何优秀如何适合申请的学校,那要坏事滴。君不闻某某高考状元被所有名校拒绝的惨事?他文章里最后那句“我爱所有我做的事,我做所有我爱的事”,乍听之下铿锵有力,甚至还对上一仗。或许这是国内作文的一个通病,收尾时要奏出胜利的交响乐章才好,然而中文修辞对华辞虚饰容忍度大,和英文作文讲究话出有据踏实精确的章法不同,该“铿锵句”从英文原文角度观之,浮夸自荐之意跃然纸上,与他后来的黯然落榜不无关系,而且不是一个两个,是所有名校都摈弃这位考试成绩优异的学生,可惜呀!我很想知道是谁给他出的主意写这篇“自荐”式的文章。家长学子们,殷鉴不远,慎之戒之,请听我诚恳进一言:申请文章是自述自介,不是自推自荐,而且千万别拿中文的那一套修辞和思路来写。
总结三次进言,国内高考给家长和学子带来焦虑的原因,在申请美国大学的过程中完全没有存在的理由。若您坚持要焦虑,非爬藤不可,也得提早个三五年,现在真的不用着急了,因为没用。申请各校早榜的同学就要交材料了,那就安心踏实地总结一下过去几年的整体表现,我祝诸位家长和学子好运,申请到适合自己的学校。
附:
台大老同学许妹妹大前年把女儿送上哈佛,儿子(与筠儿同年)以第一志愿登杜克早榜,她在筠儿申学时曾给过我许多宝贵的建议与鼓励,我这三篇短文里有许多意见实为阐述补充她先前所言。不敢掠人之美,谨此志之。知道许妹妹偶尔来这儿看看,所以:Emily,谢谢你。
以下是当时许妹妹让我印象深刻受益良多的一段话,可名之曰:如何才能进不了你的第一志愿。原文:
You may be interested in a case that I just heard
about two of my son's
简译:或许你有兴趣听听我儿子的两个朋友的事。照那位跟我提起他们的老师的说法,他们是“如何才能进不了你的第一志愿”的最佳范例。这两个男生都很聪明,初中时都跟我儿子同为数学队和学科竞赛队队员。后来他们上了另外一所高中,修了多门AP课,AP考试也都有佳绩,在校总成绩也极高。两个人都入选全郡优等生明星队、得全国优等生奖,SAT和ACT考试成绩也好。可是到最后,两个人都没能进入任何一所自己比较想上的大学,只得无奈准备去上本州內的学校,这是那位老师跟我说的。(二人被所有心仪的学校拒之门外)最有可能的原因是:除了学习成绩好,别处乏善可陈!!!美国大学的整个申请过程跟我们从小长大的台湾真不一样啊,大概我们也得跟孩子们一路学着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