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成败在此一举乎?

(2011-10-16 04:28:58)
标签:

申学的焦虑

如何避免焦虑

申请大学作文

自我陈述

教育

分类: 与留学生家长对话

成败在此一举乎?

-向申请美国大学的家长与学子三次进言-

宋国明

 

本来打算为焦虑的家长们写一个“戒焦三部曲”的,因为某位博友很不满意我不回答他的问题,害我在写了两篇之后分神跑题了,很不好意思。现在言归正传,容我把愚见陈述完毕。

奥运比赛里头花式溜冰还有体操是我最不爱看的。不好看吗?好看。不精彩吗?精彩极了。我不爱看是因为这两个项目的决胜方式太残酷了,每回都让我看得提心吊胆。那些身心伤痕累累的运动员,在短短的几分钟内,要把自己的状态和表现提升到极致,孤注一掷,奋力一拼,因为十年苦练,成败就在此一举。说到“一举”,人家举重比赛,还让举三次呢,您在高低杠平衡木上出错摔一次跌两跤试试,那就什么都没啦。这比跑跳掷与各项球赛等等相比,更能刺激观众的神经,为什么更刺激?出差错的机率大呀。我现在不看溜冰和体操的现场实况转播了,不是不爱看,是不忍看。我第二天先看结果,有人摔了吗?跌了吗?没有?那太好了,我看录像。纯欣赏。

过去台湾的高中大学联考制度,现在国内的各项高考制度,都是以一次考试的成绩来决定学生往后三四年的命运,甚至更长远。那些苦读十年的学子们,也要在这一两天小心翼翼发挥实力,上榜与否很可能就在几分之间,那就是一两题呀,出不得差错。这个制度的残酷比奥运溜冰体操虽然稍有不及,但考生压力之大是相同的。怪不得家长和学生在高考前都感到无比焦虑。如果您的孩子参加国内高考,我无法给您任何聊以解忧的建议,因为制度在那儿呢,他得走那个平衡木。如果您的孩子打算申请美国的大学,我希望您在看完拙文之后,能把那因国内高考制度产生的无谓焦虑统统抛开,持一个平和的心态来准备申请学校。

我上次说过美国无高考,这话虽对,但说的不够到位。应该说美国的大学招生制度彻彻底底完完全全是个“反高考”的制度、反“成败在此一举”的制度。他们清楚一次考试不能说明一个学生的整体素质,所以想尽办法从各方面考核申请者,不让一次考试的成绩来决定学生的命运,所以才有范围宽时段长的申学六要素:高中学业、考试成绩、课外活动、社会公德、自述作文、师长推荐。您若是六项要素齐头并进,自然最佳,但若某一项偶出小错或略有不足,实在也不必心焦,因为整体的感觉不会差太远。您应该担心的是其中某一两项极差或完全从缺,那才要命。SAT考了2300,怕输给2320的,又去重考,这回考了2340,认为比2320的机会大了,但还是不如那2350的,那再考。这是高考比分的观念,在此不适用,若全心全意准备某一项而忽略了别的,那就太不聪明啦。如果您孩子有特长,想让学校看看,也可以呀,允许你自己加一个第七项,把她全省芭蕾舞冠军的光盘寄去。

高中最后一年,有人立志悬梁刺股焚膏继晷,以超人的毅力过非人的生活来冲刺国内高考,这我听说过,也可以理解,祝您好运,别自虐得太凶就行。但居然也有人说打算在最后一年,拿拼高考的手段和决心来拼申请美国名校的,那就是整个误解了美国大学招生的制度。人家的招生六项,都是经年累积的,哪有临时拼命拼出来的?高中最后一年的申学阶段,基本上是个收尾整理的过程、自省自评展望将来的过程。要拼请早,小学初中开始,做个德智体群均衡发展的好孩子吧。

六要素中却有一样是准备申请材料时才写的,那就是申学作文。有人说申请材料递进去,尤其是那篇“自荐”,招生人员看三分钟就决定您的命运,这是一种很误导人的不实说法,因为大多不是这样,除非写得特差。我不知道说这话的人目的是什么?让您为申请文章焦虑,好让他们收费代办?我觉得把那篇文章叫做“自荐”,造成了影响很坏的错误印象,请您千万千万别存自荐之心,说自己如何优秀如何适合申请的学校,那要坏事滴。君不闻某某高考状元被所有名校拒绝的惨事?他文章里最后那句“我爱所有我做的事,我做所有我爱的事”,乍听之下铿锵有力,甚至还对上一仗。或许这是国内作文的一个通病,收尾时要奏出胜利的交响乐章才好,然而中文修辞对华辞虚饰容忍度大,和英文作文讲究话出有据踏实精确的章法不同,该“铿锵句”从英文原文角度观之,浮夸自荐之意跃然纸上,与他后来的黯然落榜不无关系,而且不是一个两个,是所有名校都摈弃这位考试成绩优异的学生,可惜呀!我很想知道是谁给他出的主意写这篇“自荐”式的文章。家长学子们,殷鉴不远,慎之戒之,请听我诚恳进一言:申请文章是自述自介,不是自推自荐,而且千万别拿中文的那一套修辞和思路来写。

总结三次进言,国内高考给家长和学子带来焦虑的原因,在申请美国大学的过程中完全没有存在的理由。若您坚持要焦虑,非爬藤不可,也得提早个三五年,现在真的不用着急了,因为没用。申请各校早榜的同学就要交材料了,那就安心踏实地总结一下过去几年的整体表现,我祝诸位家长和学子好运,申请到适合自己的学校。

附: 

台大老同学许妹妹大前年把女儿送上哈佛,儿子(与筠儿同年)以第一志愿登杜克早榜,她在筠儿申学时曾给过我许多宝贵的建议与鼓励,我这三篇短文里有许多意见实为阐述补充她先前所言。不敢掠人之美,谨此志之。知道许妹妹偶尔来这儿看看,所以:Emily,谢谢你。

以下是当时许妹妹让我印象深刻受益良多的一段话,可名之曰:如何才能进不了你的第一志愿。原文:

You may be interested in a case that I just heard about two of my son's friends.  The best example of "how not to get into your top-choice college", according to the teacher who told me.  These two boys are very bright.  Both were on Math team and Academic team with my son back in middle school, and went to a different high school.  They took many AP courses with excellent AP exam scores and great GPA. They both made it to the all-star all-county academic team.  Both are National Merit Finalists.  Good SAT/ACT. But at the end, neither got accepted into any one of their preferred colleges. They will be going to in-state universities (not by their choice), according to the teacher who shared this with me. The most likely reason is:  they did not do much outside of academics!!!  The whole college application is so different from the way we grew up in Taiwan. I guess we all have to learn it along with our children. 

简译:或许你有兴趣听听我儿子的两个朋友的事。照那位跟我提起他们的老师的说法,他们是“如何才能进不了你的第一志愿”的最佳范例。这两个男生都很聪明,初中时都跟我儿子同为数学队和学科竞赛队队员。后来他们上了另外一所高中,修了多门AP课,AP考试也都有佳绩,在校总成绩也极高。两个人都入选全郡优等生明星队、得全国优等生奖,SATACT考试成绩也好。可是到最后,两个人都没能进入任何一所自己比较想上的大学,只得无奈准备去上本州內的学校,这是那位老师跟我说的。(二人被所有心仪的学校拒之门外)最有可能的原因是:除了学习成绩好,别处乏善可陈!!!美国大学的整个申请过程跟我们从小长大的台湾真不一样啊,大概我们也得跟孩子们一路学着才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