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費解的諧音:谈谈金庸的口音

(2010-10-20 22:32:08)
标签:

金庸小说的语言

金庸的谐音

金庸的口音

杂谈

分类: 语言文字翻译随笔

費解的諧音:谈谈金庸的口音

 宋国明


      金庸的小说里有几处情节跟谐音有关,初读时可能因为当时故事热闹,节奏紧凑,读来有趣,便没注意到其间实有不合理处。再读时,我犯了较真儿的毛病,仔细推敲,不免觉得有时书中谐音谐得太过蹊跷,令人费解。这里随便举几个例子,以供谈笑。

《天龙八部》里(930)阿紫出场,拿渔网捆住了褚万里,段正淳出手擒住阿紫,要她赔罪说“我服了先生啦。”想那阿紫古灵精怪,怎能乖乖就范,便使坏把先字念成了此,所以听起来像是“我服了畜牲啦。”这段小插曲把阿紫的刁钻难驯写得及生动,读来绕富趣味。然而,笑过之后,不免觉得“先生” 跟“畜生”的谐音很值得推敲,因为“先” 与“ 畜”两个字,声母韵母声调三者无一处相近,实在沾不上边儿,硬要相谐,套句现在年轻人的时髦话,太扯了!《碧血剑》里有位给葡萄牙人当翻译的钱通四,不知读者有无印象,也许我们可以从这位缺了几颗大牙的钱爷嘴里探得一些蛛丝马迹,究竟金庸如何能让阿紫把“先生”说成“畜生”。

这位钱通四神通广大,不知因何机缘,学得一口葡萄牙语,当上了葡国军官雷蒙的通译。金庸所有小说里除了《鹿鼎记》里的传教士及有关沙俄一段之外只在此处有欧洲人露面,并提到西洋枪法剑术,成为难得的珍贵场面。然此处稍有微疵,那就是这三位葡人彼得雷蒙若克琳,叫的却都不是葡萄牙名字,仿佛好不容易有位日本伊贺忍者出场,一介绍,竟叫个王福贵,怎不让人失笑。

话说这位通四钱钱爷的尊牙实在倒霉,先是被程青竹飞筷伤了,上下门牙撞得险些掉将下来,稍后他把雷蒙向温青青挑战的言语照实译了,“输了我可要亲一个嘴”,青青又当场就赏了他右颊一巴掌,让他吐出四枚大牙(碧459)。后来再见,青青警告他尔后不许仗着洋人,作威作福,欺侮同胞。此处金庸写道,钱通四耳朵被拧,“连说,‘小人不敢!’他口中少了许多牙齿,说话漏风,倒似说,‘小人颇敢!’”(碧487)这里“不”“颇”的谐音,十分奇怪,未知细心的读者注意到否。盖不、颇二字都是双唇辅音,所差者仅在送气不送气,就算青青把钱通四满嘴的葡萄牙都打光,他要说不、颇二字,还是不会有任何困难的,就像没长牙的婴儿叫爸叫妈绝无问题,要喊姐“夫”吃“饭”,才会漏风。

我猜想,金庸写“小人不敢”的时候,会不会按吴语的习惯在心里把“不”字念成了“勿”字。勿字与“文、万”一样,在吴语里带唇齿辅音[v]。若是门牙没了,钱通四倒真会漏风说不成“勿敢”。可是,程青竹当时没下重手啊,把他门牙打落是后来青青办的事。

谈到“勿”字,让我联想到《倚天屠龙记》。郭襄闲游嵩山,偶闻昆仑三圣何足道露了一手琴韵集禽的神技,便抚以一曲“考盘”(盘字下为木,我的电脑打不出来,郁闷)相答。(34)  金庸写何足道默想《诗经》里的词句,“考盘在涧,硕人之宽,独寐寤言,永矢勿谖。”颇为郭襄之妙解心声而动。正在何足道痴迷走神之际,郭襄已转身离去,纵声而歌,也以考盘相答:“考盘在陆,硕人之轴,独寐独宿,永矢勿告。”这里短短的几句,金庸两处有误,“独寐独宿”应作“独寐寤宿”,新修版里细心改了;另一处是考盘篇一、三两章的第四句“永矢勿谖”和“永矢勿告”原文应作“永矢弗谖”和“永矢弗告”,新修版里却未改。

金庸未在新修版里将勿字改正为弗的原因大概只能有两个。一是因为勿、弗二字语音相近且语意相通,所以虽然知道与原文稍有出入,但觉着不改也成。这个理由很勉强,估计不会符合大师金庸精修细校的原则,原文到底是原文,总不能因为意思一样就把白日依山尽说成白日依山没(念墨)吧?第二个理由比较说得通,那就是金庸从小就把这篇考盘里的弗字念错了。勿:文弗切,音物,物韵,声母是个[v]。弗:分勿切,音扶,物韵,声母是个[f],在普通话里声母差异虽大,在吴语里却十分相近。  

      《鹿鼎記》韋小寳說葛爾丹想做整個兒好(鹿1759),汗與好諧音? 又,小玄子與小元子諧音?可見從一開始韋小寳就把康熙稱作小元子,康熙也知道,所以最后绘图示警石画个汤圆康熙才能明白。值得说说的是《倚天屠龙记》里张无忌当年在雪谷中跌断了腿,重见殷离,给自己取了个假名叫阿牛,殷离问他姓什么,张无忌心道,“我说姓张、姓殷、姓谢都不好,张和殷两个字的切音是曾字。”便说他姓曾。(倚643)张殷二字不能相切,因为声母“知”跟韵母“殷”念不到一块儿。勉强要切,也只能是卷舌的“真”,切不出“曾”来。金庸卷舌音与平舌音、前鼻音[n]与后鼻音[ng]分不清楚,正是受吴语影响。同理,《神雕侠侣》里杨过给自己取了个假名萨华滋,跟丐帮的化子开了个小玩笑,盖其名与“杀化子”谐音(神348)。“萨、杀”二字原不谐音,得拿南方口音来念才谐得上。 

由吴语南音来理解金庸小说里的谐音,许多问题便迎刃而解,但“先生”与“畜牲”之谜仍是难题。“先”字是尖音,声母念丝,(不同于团音的“希”字,声母念呵。)若金庸按吴语口音,不念先字的鼻音韵尾,再加上尖音声母,把“先生”念成类似“西生”,那才能勉强跟“畜牲”的谐音扯得上边儿。但金庸早先交待过阿紫说话口音虽然不准,然而是有卷舌音的,不会是南方口音,那也就不会把先念成西吧?

这个谐音上的矛盾,恐怕只有等金庸再修订时才能解决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