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 路
夫妻
文:月儿弯弯
http://blog.oldkids.cn/uploads/diary/200911/14101454796.jpg
一、
初冬的傍晚寒气逼人。石家镇街道两旁光秃秃的树枝在寒风中微微摇曳。西天那一抹残阳燃尽的晚霞从暗红色渐渐变为深灰色,夜色迅速蔓延。此时此刻街道上冷冷清清不见一个人影儿。冷风中夹带着炊烟的徐徐疏散。本该是吃晚饭的时刻,可是老石家晚饭还没做。平常只点着一个小油灯,此时屋里点燃了三个小油灯。原来这家的女人要临产了。接生婆在昏暗的油灯下对床上呻吟的女人说:“快了,再使点劲儿。”
院子里黑暗一片,从屋里透出来的微弱灯光给夜晚增添了一丝生气。一个中年男子圪蹴在枣树下,吧嗒吧嗒抽着旱烟袋。突然间从屋里传来一阵婴儿的哭声,男子一激灵,小眼睛眨了眨,继而噌的一下站起身来跑到门口,张开口想说话却欲言又止,紧张的嗓子火辣辣的有点烧得难受。没听见屋里人说话,他忍不住把门推开了一条细缝,正待要张口询问,屋内传来接生婆的声音:
“大兄弟,又是个妮子!”听到此话,男人方才期待地表情唰得一下没了,那张脸变得很难看,好像是谁欠了他的钱赖账似得。他顺手将门带上,狠狠啐了一口唾沫,抬起大脚对着门口的大水缸狠狠地踹了一脚。然后闷闷不乐地走出了小院,消失在夜色之中。
婷儿一生下来就注定是这个不受欢迎的人。
说起来婷儿爹经营着一个小木材厂,虽然在镇上算不上是大户人家,但养活一家人还是很宽裕的。家里不缺吃不缺穿,就是缺个继承家业传宗接代的儿子。怎奈婷儿娘肚子不争气,一连生了五个闺女。生到第六个孩子又是个妮子,婷儿爹能不失望吗?眼看着自己生了六朵金花也抵不住一个儿子叫自家男人高兴,婷儿娘心里也不是个滋味,就像做错了错事儿似的,内心总有一种愧疚感,觉着自己对不住公婆和男人。可是生孩子的事儿是隔着肚皮呢,谁能说明白?她暗想:无论如何也要再生一个孩子,说不定就是个儿子呢。为了这个美好的愿望,她才给小六女儿取名叫婷(就是停止再生女儿的意思)。婷儿虽然从小到大没得到她爹的一个正眼,但却为她找了个比较富有的好婆家。
还是在婷儿摸鼻涕的年纪,爹娘就给她定了这门娃娃亲。这事儿说起来也是凑巧,用婷儿的话说那都是命。这两家人一个在小镇街道的中心开了个染坊,另一家在小镇东头经营着一个规模不大的小木材厂。虽然平日里两家走动不多,可是两个当家的都是儿时的玩伴,大小就是好朋友。石家镇不大,在酒桌上见面那是常有的事儿。有一次,这俩爷们又在酒桌上相遇,你一杯我一杯,不知怎么地就说到了孩子,两个当家的男人碰了一杯酒,这门亲事就算说定下了。真正定亲的酒席是在一个月之后进行的。那一年婷儿五岁,她的小男人才两岁,还在娘的怀里吃奶哩。都说“女大三抱金砖”,婆家很看好这个未来的儿媳妇。不管怎么说,5岁的婷儿已是名花有主了。
俗话说“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可是婷儿长到十六岁了,始终也没变成一个漂亮姑娘。她身材娇小,既黑又瘦,皮肤干巴巴的一点也不水灵。一双眼睛好像是用手掐出的两条细缝儿。不用说,这双小眼睛像极了她爹。
“眼小聚光看得更清楚!”“小眼财主大眼睛贼”。每当有人说婷儿眼睛小的时候,婷儿就毫不客气地甩出来这两句话,然后扭头就走。
婷儿虽然长得不好看,但是那一头粗壮黑亮的头发确很令人羡慕。黑黑的长发梳成一条又粗又长的麻花大辫子,一直垂到腰际下边,再系上一条红头绳,走起路来甩来甩去的煞是好看。这条大辫子倒是给婷儿增添几分姿色,同时也给她增添了几分自信。
十六岁的姑娘到了出嫁年龄,婆家选定了一个好日子,婷儿坐着八抬大轿吹吹打打风风光光地嫁人了。丈夫姓王,镇上的人都叫他小五子。他是老王50岁时才得到的第五个儿子,自然是十分疼爱八分娇惯。因为上面四个儿子都已成家,生了十来个孙男娣女。可谓儿孙满堂,人丁兴旺。这小五子天生聪明,脑子灵光,学东西快,就是太玩皮了。送他去学堂读书,他经常想着坏点子给先生添乱。经常闹的先生上不成课,先生只好用戒尺打他的手心。但是小五子转脸就忘了痛,依然在课堂上捣乱,有一天他趁着先生打瞌睡之时,把先生的辫子绑在了椅子腿上,然后拍着桌子大叫一声:“下雨了!”先生被惊醒后猛然站起来,立马被拴在椅子腿上的辫子拽倒了。气得先生打哆嗦,把他赶出了课堂。为了让小五子继续读书,老王夫妇一合计,索性请一个私塾先生住到家里来给他们弟兄上课。这一下还真把这个捣蛋鬼给镇住了,因为娘很少出门,他的言行始终都在娘的视线之内,他只好乖乖地听先生的话。
婷儿婆家染坊的生意一直不错。一来是收费合理,上色均匀鲜亮,二来是老王家做生意比较厚道,钱多钱少都不会拒绝。所以十里八乡的农民都喜欢拿着自己纺的棉线和白粗布到店里来染色。老王家祖孙三代几十口子人都在一个屋檐下生活,一个锅里搅勺子,一家人和和美美的还很少闹别扭。老王带着几个儿子每天在店铺里做事,婆婆和几个儿媳妇在家带孩子、做饭,纺花织布,还耕种着20多亩土地,生活过得比较安逸。婷儿性格开朗、爱说爱笑、干起活来很麻利。他心里一直记着娘说的那句话“少说话多干活”。这样的儿媳妇婆婆自然喜欢。加上小两口十分投缘,日子过得很快活。男耕女织,倒也惬意。
在外人眼里他们是小两口,可是在婷儿婆婆眼里他们依然是两个没长大的孩子。婷儿十六岁,她的小男人才十三岁,还是个生瓜蛋子呢。几个哥哥都踏踏实实的在染坊做事,唯有他特殊,干着活儿一转眼就不见了人影,不是去掏鸟窝就是爬到房顶上了。反正店里也不缺人手,没人与他较真。随他去吧,玩一会儿他自己就会回来的。
(未完待续)
http://s15/mw690/631b1987gd3c9454ed84e&690
感谢伯乐云雨老师力荐首页!
http://blog.oldkids.cn/uploads/diary/200911/14101454796.jpg
http://s11/mw690/631b1987gd3db2dc7436a&690
http://blog.oldkids.cn/uploads/diary/200911/14101454796.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