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的信念如此和谐
(2012-10-26 18:42:17)
标签:
杂谈 |
早上接到黎晓宏发来的短信,“新诸子百家”小议:
世人尚名,意在成家,今人忘名,方为大家。得意时是儒家,失意时是道家,无意时是释家,苦意时是墨家,如意时是名家,敌意时是法家,多意时是杂家,饥意时是农家,争意时是兵家,患意时是医家,和意时是阴阳家,诡意时是纵横家。
黎君才华横溢,每日读古书发古文短信,坚持年余,非常佩服。不过,以我之见,中国文人少有原则,其信仰非常实用主义,随机应变,与时俱进。得意时多为法家,颐指气使不可一世,不合己意则格杀勿论,如李斯;惬意时则以儒家自居,满口天下礼义,三纲五常,窥测动向,等待君王所用大展宏图,如孔孟;失意时则顿时成为道家,隐于朝,隐于市,隐于野,以仙风道骨状明哲保身,含沙射影指桑骂槐,如老庄;最后实在没有机会了,死了这份功名心,便是无意时,渐成佛家,求因求果,登禅升机,近代如李叔同。
大多文人表达信念时都是斩钉截铁的坚贞不屈,一旦条件转化,立刻改弦更张,转弯子非常的快。我们看三国看东周列国传看资治通鉴看今天官场,名人从儒家到法家,一阔脸就变;从法家入道入佛也是比比皆是,在监狱里修身养性出了名的很不少。政坛没有期望了,开始成为国学门生,装神弄鬼,也是体面的。文人的信念很多,没有太多的限制,彼此融合,也是精神的和谐。
当然,人性是复杂的有趣的,没有必要太刻板,自我调节乃是生物常情,问题是,我们的文化里有太多的理论空间让我们本能调整后还可以振振有词地加上精神支撑,这就弄得大家太累了。我始终对周边相当多朋友突然开始成为电视上或山洞里的国学大师信徒表示怀疑,特别是整天的禅语机锋的包装自己犹感幽默。
做人本来不易,作文人就要学会振振有词,装神弄鬼。作大师则更是痛苦不堪了。还是做坏人最好,没有那些信条和规矩让你诚惶诚恐的。过了知天命的年头,还是省省吧。
顺便提及,这几天有个作家希望与我聊聊。多年前我的一个合作伙伴曾写了一本畅销的财经书,以自己的视角看商界,也是有趣的。书中对我有描写,颇有微词,对他在我公司一年半经历中的曾有的不悦,耿耿于怀。因多为虚构,我不以为然,不过,从另一个角度表达了他对我的看重。最近,他意犹未尽,又联合了这个作家再接再厉写本小说,又将我作为一个“从海外归来,夸夸其谈,一事无成”的文人。写小说离不开原型,有点艺术能力弱的感觉,不过,能让有才的人释放内心苦闷,娱乐大众,也是有意义的。这个作家希望进一步发掘失败的留学生性格,我发给她我的一篇旧文,对德隆集团垮台时的“夸夸其谈”的东西,还是不见面,任作家们驰骋想象为好。看看别人如何观察自己,也是惬意的事情。
世人尚名,意在成家,今人忘名,方为大家。得意时是儒家,失意时是道家,无意时是释家,苦意时是墨家,如意时是名家,敌意时是法家,多意时是杂家,饥意时是农家,争意时是兵家,患意时是医家,和意时是阴阳家,诡意时是纵横家。
黎君才华横溢,每日读古书发古文短信,坚持年余,非常佩服。不过,以我之见,中国文人少有原则,其信仰非常实用主义,随机应变,与时俱进。得意时多为法家,颐指气使不可一世,不合己意则格杀勿论,如李斯;惬意时则以儒家自居,满口天下礼义,三纲五常,窥测动向,等待君王所用大展宏图,如孔孟;失意时则顿时成为道家,隐于朝,隐于市,隐于野,以仙风道骨状明哲保身,含沙射影指桑骂槐,如老庄;最后实在没有机会了,死了这份功名心,便是无意时,渐成佛家,求因求果,登禅升机,近代如李叔同。
大多文人表达信念时都是斩钉截铁的坚贞不屈,一旦条件转化,立刻改弦更张,转弯子非常的快。我们看三国看东周列国传看资治通鉴看今天官场,名人从儒家到法家,一阔脸就变;从法家入道入佛也是比比皆是,在监狱里修身养性出了名的很不少。政坛没有期望了,开始成为国学门生,装神弄鬼,也是体面的。文人的信念很多,没有太多的限制,彼此融合,也是精神的和谐。
当然,人性是复杂的有趣的,没有必要太刻板,自我调节乃是生物常情,问题是,我们的文化里有太多的理论空间让我们本能调整后还可以振振有词地加上精神支撑,这就弄得大家太累了。我始终对周边相当多朋友突然开始成为电视上或山洞里的国学大师信徒表示怀疑,特别是整天的禅语机锋的包装自己犹感幽默。
做人本来不易,作文人就要学会振振有词,装神弄鬼。作大师则更是痛苦不堪了。还是做坏人最好,没有那些信条和规矩让你诚惶诚恐的。过了知天命的年头,还是省省吧。
顺便提及,这几天有个作家希望与我聊聊。多年前我的一个合作伙伴曾写了一本畅销的财经书,以自己的视角看商界,也是有趣的。书中对我有描写,颇有微词,对他在我公司一年半经历中的曾有的不悦,耿耿于怀。因多为虚构,我不以为然,不过,从另一个角度表达了他对我的看重。最近,他意犹未尽,又联合了这个作家再接再厉写本小说,又将我作为一个“从海外归来,夸夸其谈,一事无成”的文人。写小说离不开原型,有点艺术能力弱的感觉,不过,能让有才的人释放内心苦闷,娱乐大众,也是有意义的。这个作家希望进一步发掘失败的留学生性格,我发给她我的一篇旧文,对德隆集团垮台时的“夸夸其谈”的东西,还是不见面,任作家们驰骋想象为好。看看别人如何观察自己,也是惬意的事情。
前一篇:美好的错误(阿空加瓜手记之八)
后一篇:莫名其妙的“思想力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