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建筑师:伯拉孟特

(2012-05-04 22:46:15)
标签:

伯拉孟特

建筑师

大教堂

教育

分类: 建筑艺术—荟萃

    多纳托·伯拉孟特(Donato Bramante,1444年 - 1514年3月11日)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画家、建筑师。在建筑方面,与同时期的列奥纳多·达·芬奇各领风骚。他的著名作品有罗马的“坦比哀多”(Tempietto)礼拜堂,还曾参与设计圣彼得大教堂。

http://s4/bmiddle/6311e3a2g7985817bd473&690

多纳托·伯拉孟特

    坦比哀多礼拜堂的设计是受来自西班牙国王斐迪南及王后伊萨贝尔的委托。坐落在教堂的庭院中间,显得有些孤零。这个地点据传说是圣徒彼得的殉难地,因此这座建筑不言而喻地应当有纪念性。它是圆形平面的集中式布局,以古典围柱式神殿为蓝本,上盖半球形圆形。平面是柱廊和圣坛两个同心圆组成;立面由两个精细不同的圆筒形构成。柱廊的宽度等于圣坛的高度,这种造型是典型的早期基督教为殉教者所建的圣祠的基本形式。教堂下层的围柱廊采用多立克柱式,使他显得十分雄健刚劲,颇具英雄主义气质。

http://s13/bmiddle/6311e3a2g79858186226c&690

坦比哀多礼拜堂正立面、平面图

    伯拉曼特在这里所追求的不是简单地模仿古代建筑,而是在精神气质上创造出与古典建筑具有同等意义的现代纪念性建筑,他超越了古人,因此这座建筑可称之为文艺复兴盛期的纲领性作品,可谓建造新圣彼得大教堂的先声。这是一座集中式的圆形建筑物,神堂外墙面直径6.1m,周围一圈多立克式的柱廊,16根塔司干柱式围绕,高3.6m,连穹顶上的十字架再内,总高为14.7m,有地下墓室。

  集中式的形体,饱满的穹顶,圆柱形的教堂和鼓座,外加一圈柱廊,使他的体积感很强,建筑物虽小,但有很强的层次感,附于多种几何体的变化,虚实映衬,构图丰富。环廊上的柱子,经过鼓座上臂柱的接应,同穹顶的肋相连,从下而上,一气呵成,浑然一体。

http://s2/middle/6311e3a2gbf370f22ca91&690

  坦比哀多礼拜堂 

    这个例子的耐人寻味之处在于,伯拉孟特没有独立的发明,他使用古罗马的柱式,传统的饰面做法、传统的建造技术,却创造了全然不同的建筑形象。如果说伯鲁乃列斯基的佛罗伦萨大教堂的穹顶,是完成了建筑技术的整合,那么伯拉孟特的坦比哀多则是完成了形式语言的整合。应该承认他们的确掌握了造型的法则,某种程度上讲,只有到这个时候才真正有了建筑师——建筑的设计者——深谙设计之道的设计者,能完整地思考建筑的整个过程,并对结果有预见性和控制力[1]。

    这座建筑物的形式,特别是以高居于鼓座之上的穹顶统率整体的集中时形式,在西欧是前所未有的大幅度的创新,当时就赢得了很高的声誉,是被称为经典的作品。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从欧洲到北美,几乎到处都有他的仿制品,大多用在大型公共建筑的中央,构成城市的轮廓线。

http://s11/bmiddle/6311e3a2gbf370f6a898a&690

美国国会大厦

http://s12/bmiddle/6311e3a2gbf370f96fc4b&690

17世纪末完成的英国圣保罗大教堂

http://s9/middle/6311e3a2gbf370fce20e8&690

北京吉利大学

    在圣彼得大教堂的方案竞赛中,伯拉孟特提出了一个希腊十字的方案,围绕着平面布局的希腊十字还是拉丁十字之争成为建筑史上有名的一段公案。但前后几任建筑师对于希腊十字平面的坚持,反映了当时的设计思想。

http://s7/middle/6311e3a2gbf3710808a66&690

圣彼得大教堂

    伯拉孟特的穹顶方案可谓雄心勃勃,其跨度略小于罗马万神庙与佛罗伦萨大教堂的穹顶,但高度远胜于它们,同时在内部空间的层次和关系上也更为丰富。伯拉孟特借鉴了伯鲁乃列斯基的大穹顶,但又向前跨进了一大步。其室内空间既有几个不同的区间,又宛转流通,统领在中心的主穹顶之下,整体性非常之好,其设计更富有想象力。这是一个完全以穹顶为核心进行构思的整体方案,尽管未能贯彻到底,但为日后的建设奠定了基调。

    米开朗琪罗是圣彼得大教堂建设过程中另一位重要人物。伯拉孟特去世之后,拉斐尔接替了他的职位,但提出了一个平庸的拉丁十字的方案,修改了平面。在拉斐尔去世之后,这项工程又历经了桑伽罗等人的主持,都在坚持拉丁十字的方案,直到米开朗琪罗负责,重新回归伯拉孟特的方案。米开朗琪罗接手此事是已年逾古稀,并不十分情愿,因为来自教皇的压力太大,同时已有的建设和反复都限制了他自己的发挥,但他抹煞前人的努力,他简化了伯拉孟特的平面,同时也对穹顶的造型和结构形式作出了调整,在他手上基本确立了圣彼得大教堂的整体面貌。虽然米开朗琪罗没有看到大教堂建成之后的样子,但他的继任者忠实地执行了他生前的设计。

从1420年伯鲁乃列斯基开始建造佛罗伦萨大教堂的穹顶,至1626年圣彼得大教堂完工,伯拉孟特的设计构想起了很大作用。

    帕拉第奥于1570年写道:“因为布拉曼特第一个使得自古以来已被隐匿的优美建筑发扬光大,我觉得完全有理由将他的作品包括在古人的作品中。”这表明伯拉曼特的建筑回归古典形式。

   

    注:[1]  方晓风  《文艺复兴建筑: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创新路径》 装饰网 2011.9.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