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国文课》阅读戴建华
(2020-05-25 07:56:17)分类: 文字世界 |
《西南联大国文课》阅读
戴建华
萧红说:“这是我的黄金时代。”于同时代,办学时间并不长,但其精神流传不朽的西南联大的八年无疑于战火纷飞中给国人留下了一段黄金岁月。
之前在读美国作家易社强的《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不禁为爱国师生们徒步长征而动容,亦为闻一多先生一路跋涉,沿途写生,不改意气,蓄须明志而热泪盈眶。
西南联大的八年于民族危难之时,显露出了中国读书人的面貌,镌刻下了中国读书人的血性与风骨。
有人说:“这个‘丰富精神世界’,是西南联大独有的气质。纵然国破家亡,但始终有一群人,在守护着中国的文脉,这支文脉不断,中国就不会亡。”
深以为然。
故而,最近读到我们工作室推荐的《西南联大国文课》的确是一种缘分,打开书卷即能穿越历史的时空,端坐于先生们的课堂,聆听大师的教诲。
翻开《西南联大国文课》从目录来看有自己教学生涯中在课堂上讲解过的篇目,还有诸多并未涉略的,虽然有一些教学积累,但读《世说新语》、读《西山十记》、《圣哲画像记》这样寓意深远的篇目还是会感觉的自己的才疏学浅。
每次阅读总要手机电脑全开,不时请教“度娘”,偶尔能通文之神韵,便冥坐良久,若有所得。其实很多次阅读,都会因为文言知识的疏浅不得不停顿下来,若不能通其神韵,干脆不再查阅资料,只是默然诵读,感文之韵,也有不一般的回味。所以想,放开心声去读那些饱含情感的文字,即使吉光片羽,也能让心中泛起澎湃的潮声。
西南联大的师生流传下来的风骨和面貌是超越黄金的财富,有时候想,这样的气质缘何而来?和古人的精神如何相通?在数字化,图文挤兑文字的时代文言成为了一种过时,至少是“艰涩”的文体,文学功底深厚的学者已然是少数,我们绝大多数不具备一目十行的能力,这会不会让我们和传统的国文课铺下鸿沟?我想,我们不应该如此,图文和视频的疯狂生长不能成为国文这种语言衰亡的依据。国文的美丽不会因技术的进步而磨灭,《西南联大国文课》拉近了我们和“精神黄金时代”的距离,也让我们和古人的心灵相通提供了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