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最后一支多巴胺
最后一支多巴胺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56
  • 关注人气:3,02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灵堂到抢救室

(2016-07-09 17:32:53)
标签:

杂谈

1、他是一名70岁的老人,虽然有三个子女,自己却独自居住在地下室。
2、30年前开始患上糖尿病,一直间断使用口服降糖药。
3、18小时前开始出现“昏迷”,原子女原本已经准备丧事,最终却又送进医院。


http://ww3/large/630ebc11jw1f5nrzf59owj208c065wfe.jpg

18小时前当子女发现老人的时候,他已经陷入了昏迷状态,大儿子说:“发现的时候就已经喊不醒了!”。请了当地社区卫生室的医生到家中输液诊治,医生却建议家人尽快将老人送到医院中去,否则有性命之忧。

但是家人商量后却并没有将患者送进医院,因为类似的情况已经发生过几次,每一次医生都是下达了病危通知书,多次抢救后才得以缓解。但是老人的病情却多次反复,几个子女商量后决定听天由命,因为这么多年来他们已经尽力了。做出决定后,他们甚至已经为老人穿起了寿衣,开始准备置办丧事,等待老人最后最后时刻的到来。

这让我想起了我的奶奶,1990年的时候她因为脑出血突然昏迷不醒,后来父辈们决定放弃治疗,将奶奶带回了家。在奶奶还有呼吸的时候便穿起了寿衣,然后全家人披麻戴孝守在奶奶的病床前。但是奶奶一直存在着微弱的呼吸,长辈们一起商量,有德高望重者说是因为房屋正中的镜子挡住了奶奶灵魂的去路,所以老人家一直不肯离开。或许是巧合,将这镜子拿去后奶奶很快便没有了任何生命迹象。

其实这种事情在现实中有很多,并不是所有人都是经过医生抢救无效后宣布临床死亡后才开始置办丧事的。有的老人其实是在家中被耽误病情至死的,比如我的奶奶,当然这是一个很复杂的社会原因。但是这位昏迷的老人却凭借着顽强的生命力,迟迟不肯离开这个世界。直到18个小时后,依旧有着明显的呼吸。

最后家人不得不将老人身上的寿衣脱去,借来一辆面包车将患者送进医院。虽然从灵堂到抢救室只不是一辆面包车的距离,事实上却是子女之间你来我往一番讨价还价的一场“战争”!老人被推进抢救室的时候已经处于昏迷状态,两眼窝深陷,呼吸频率很快,血压只有70/40mmHg,经皮指脉氧饱和度只有85%。很明显老人的病情危重,随时都有发生心跳骤停的可能。

当我将病危通知书交到家属手中的时候,我便知道其实子女想要的是死亡通知书,而不是住院证或者检查单。

事情的真相是:老人不仅患有糖尿病多年,而且从两年前开始因为脑梗死出现了肢体偏瘫,因为老伴已经去世多年,且老人行动不便,所以一直居住在地下室之中。每日三餐和大小便由几个子女轮流照顾。但是从五天前开始老人出现了间断发热和阵发性的咳嗽,家人以为只不过是“感冒”,所以只是为老人购买了所谓的“消炎药和感冒药”。五天来老人不仅出现出现不愿意进食,而是精神越来越差,直到18小时前家人发现老人已经喊不醒了。

被送入抢救室的第一件事便是为老人检查了末梢血糖,结果提示High!后来静脉血糖结果竟然高达46mmol/l,老人可能是糖尿病高渗性昏迷。但是因为老人已经患有糖尿病多年,而且近期有明显的肺部感染迹象,所以不能排除心脑血管意外事件和重症肺炎的可能。

虽然子女反复向我倾诉:老人已经患病多年,多次送进抢救室抢救,已经花了不少钱,子女都已经尽力了。最终子女的仍然决定:“搞清楚病因,如果病情真的很重就放弃治疗”。

http://p3.pstatp.com/large/96f000012091eda2001

最终老人的诊断是:1、糖尿病高渗性昏迷;2、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胸腔积液;3、多脏器功能衰竭。家人拒绝了住院进一步治疗的建议,其实很多老人被送进医院并不是为了真正的抢救治疗,而只不过是为了完成患者最后的心愿或者只是为了向亲朋好友表达态度而已。

如果遇见了明白事理的家属,他们自己会对医生说:“放弃抢救,自动离院,后果自负”。如果遇见了不明白事情的家属,对医生来说则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因为家属自己不愿意进一步积极抢救治疗,但是自己又不愿意说出口,非要等着医生说:“患者已经没有希望了,建议你们放弃抢救,回家吧!”。

最终这位老人被子女带回了家,可能不久之后便会真的驾鹤西去。

“感染”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其实是致命的杀手之一,因为它可以诱发高血糖甚至高渗性昏迷。这种情况多见于老年人,文中的这位70岁老人便是因为肺部感染诱发的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因为患者年老,脑血管功能较差,极度的高血糖、严重失水,血液浓缩,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等因素可以加重高血钠,使得血浆渗透压增高,脑细胞脱水,最终使患者出现“昏迷”等神经精神症状。

http://p1.pstatp.com/large/96c00019462492dbce0

单是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的病死率便可达到40%以上,如果合并重症肺炎、呼吸衰竭的话更加是极度危重。所以,可以预见这位被子女拉回家的老人,其实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天堂!

最后提醒,如果家中患有糖尿病的老人出现了“发热”或者“感冒”的症状,一定要注意及时监测血糖或者及时就医!

你知道有多少老人被送进医院只是走过场吗?

让更多人了解更多一点!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