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潜意识心理学拖延症杂谈 |
分类: 泥泞拾到的金句 |
如果明天就是世界末日,那么我会在末日之前完成一切未尽的工作和生活目标。但是世界末日什么时候才来啊?在那之前我还是先把手上的小说看了再说,不过在看完小说之前我还想吃掉新买的小饼干,在吃掉小饼干之前我想先去上个大号,在上大号之前我是不是应该先起床呢?哎,算了我还是再睡会儿吧,好困。
分析:
其实,拖延症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它之所以以最快的速度侵略进人心,主要原因还在于人们的“谈拖色变”。大概比方,有一部分人很有趣,本来每天晚上倒在床上,挨着枕头不到5秒钟就呼呼大睡了,可是他身边偏偏就有个失眠的人,每天都对着他抱怨:失眠太难受了、失眠太糟糕了、失眠怎么办啊!于是到了后来,他居然也失眠了。
而拖延症和失眠有相像之处:都是一种类似于“传染病”,而实际上却是催眠惹的祸。
总觉得自己有拖延症 就真的变成了拖延症
不少有拖延症的人都可称为“假性拖延”,也就是说:他们被“拖延”这个概念催眠了。概念的作用其实强大过我们的想象,正因为有了概念,所以才有了与之相呼应的行为。
本来,他只是想在起床之前多睡一会、本来他只是觉得关电脑太麻烦、本来他只是想在吃了饼干之后再看小说……本来这一切都仅仅是“本来”,没有其他任何意义。反正今天也是星期天,想做什么都可以。只是偏偏他从网上看来了“拖延症”这个概念,他知道,想做什么事却老是做不起来,那就是“拖延症”。于是,想看小说,可又想在这之前吃饼干,这不就是拖延了看小说的时间么?是拖延症!本来想起床,可起床之前还觉得有点困,这不就拖延了起床的时间吗?是拖延症!
不断把一个概念重复的种入潜意识,久而久之,概念就现实化了。
如果尝试着换个角度想想,今天是星期天,我有权利也有资格去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那这一切又有什么关系呢?让“拖延症”去死吧!
抛弃了“拖延症”的概念,你的拖延已经痊愈了一大半。
产生“拖延症”的真正原因
如果你愿意留心观察有拖延症的人,你会发现,所有患有真正拖延症的人其实是有规律的。
规律之一:绝大多数拖延症几乎从不拖延人生中的大事。
不得不承认,生活所带来的各种琐事:工作、生活、家庭……往往都随之而来不少让我们焦虑的元素。细心的人会发现,一旦焦虑起来,本来很简单的事情常常都做不好,那种焦虑伴随着紧张、也伴随着恐惧、还有一丝对自我的不自信。可是在这种时候,如果拖延来了,不想做的事、想做却没有行动力的事,随着焦虑都统统抛到脑后了。
别说你是在拖延做事,实际上,你是在拖延焦虑!
而可笑的焦虑,经常都会被拖着拖着,就不见了!如此说来,拖延之所以会产生,一大原因是为了缓解我们潜意识里的焦虑情绪。
因此,你随处可以看见,有人每天上班都迟到半小时,可是当和客户签署合同的时候却早到了十分钟;有人每次做策划案时都会拖延3、4天,可是当他去考职称的时候却提前一周就把所有的资料都看完了;有人每天起床前都会赖床1个小时,可是当他赶飞机的时候却睁开眼睛就开始穿衣服……
如果你爱拖延,与其陷入在“拖延”的概念里不肯出来,不如想一想,究竟拖延的是你不愿意做的事,还是你那惯有的焦虑情绪?也许弄明白这个问题,拖延症也就不拖延了。
规律之二:拖延之后赶工完成的事,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
这是很多拖延症的人进入的误区:觉得拖延了做事的时间,本来可以3天慢慢做完的事最后拖到3个小时完成,那结果必然不如花三天时间完成的好。
可是真的是这样的吗?
其实,在拖延的时间里,表面上你正在玩游戏、玩微薄、聊QQ,可是潜意识里,却依然念叨着要去做的这件事。积蓄的能量正有此而来,潜意识在念叨这件事的过程里正在处理着相关信息,于是在最后的时间里,灵感、创意、思路往往如泉涌,丝毫不费吹灰之力就完成了。然后也许你会说:哎,都是时间逼的,要不可以做得更好。真的吗?真的吗?真的吗?
也许,拖延的魔力就在于此,你如此沉迷于拖延,感到如此无能为力,是因为你的潜意识想要充分帮你积蓄能量啊!
如何改变?
拖延症根据不同程度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如果你的程度相对轻一些,那么完全可以不用任何处理,因为潜意识在拖延的同时也是在积蓄能量和缓解焦虑,有其重要的正面意义。但如果你的拖延症已经有些影响你的工作和生活,可以参考以下处理方式: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