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米兰昆德拉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如此描写。那个柔肠寸断的爱情故事,述说的却远远不只爱情。
《北京爱情故事》之所以串红,不仅因为故事情节真实得近乎残酷,更在于每一个角色身上,我们多少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你是疯子?石小猛?还是吴狄?或许不用对号入座,用更清晰的眼光审视他们,才能认识自己的另一面。
http://s9/middle/630d887axbc47932a1cb8&690
车祸的结果由期望直接导致
首先来听一个故事。张雅需要从A城市去往B城市签一份合同。两座城市之间开车需要8个小时,高速公路。本来打算早上9点出发的张雅突然被临时的工作打乱了时间,直到中午12点才出门。她打电话给对方公司,告诉他们晚上9点才能到,对方的回复是:没关系,路上慢慢开,我们等你到了再开会。原来,签这份合同事前需要有个会议,当然除了张雅之外还有好几个公司的同行。
就简单的一句“等你到了再开会”,在话筒里却传递了无穷的期望,张雅心想,要快些免得别人等她一人多不好。这期望的结果直接导致了张雅在高速公路上飞奔起来,想着等着她同行,即使能提前半小时到,也能另她安心一些。只是没想到,因为车速过快,张雅差点撞上了隔离带里串出来的孩子,导致车子右倾,装上高速路边的栏杆。
还好张雅本人只受了一些轻伤。但是,我们不得不说,这车祸的结果是由期望直接导致的,虽然期望的出发点是很好的。
太过浓烈的期望足以造成毁灭
回到职场中的男性管理者,他们身上也背负了无数的期待,其中最大也是最豪迈的期待就是社会期待。
社会对男性角色的要求是事业有成。和女性的社会期望对比,男性的角色期望似乎更单纯一些。如果女性的事业不成功,但她把孩子教育得很好,做了丈夫的贤内助,她也是成功的、被社会认可的。而男性似乎就没有退路,他们只有在事业上取得成功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
而作为企业高层等职场管理者们,男性角色的社会期望又多了一层含义:对失败的恐惧。说得简单一些,他们除了社会对男性的“成功”期待,成功是个虚泛词,成功了还需要更成功;他们还多了一层站在高处对“失去”(失败)的恐惧,高处不胜寒,寒就寒在太高了会害怕掉下来。仅仅这两层的“期望”就足以杀死一个男人了,《北爱》中,关于石小猛的戏份与其说是一场爱情的角斗,不如说是一次被社会期望和自我期望“压到”的过程。
可见,太过浓烈的期望是足以造成毁灭的。最严重的是,久而久之,社会“期望”会“内化”成自我期望,不少的职场管理者就是分不清“社会期望”和“自我期望”,结果活生生的让自己拜倒在压力之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