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与小事
(2015-02-23 08:30:30)
标签:
小事大事思维方式西方管理人杂谈 |
分类: 2015 |
什么是大事?具有全局性、根本性、作用重要的事。
什么是小事?具有局部性、浅表性、影响轻微的事。
在对大事与小事的价值判断和顺序把握上,中西方有不同的思维方式。
写通讯地址。中国是国、省、市、区、街、号、人。西方是人、号、街、区、市、国。
付费找钱。中国是先整后零。西方是先零后整。
做形势报告。中国是先国际、后国内,再本地,最后是公司。西方是从身边和居家小事讲起,再讲外部环境,最后才是大道理。
所以,传统中国文化讲“不谋一域,不足以谋一城”、“先天下之忧而忧”。而统治西方300多年的简卡尔的现代思维方式认为,“整体就是局部相加”,“人权至高无上”。
不管思考的轻重顺序如何,总之都承认事情有大有小,大小之间互相联系。运用军事学上的术语,大事就是战略,小事就是战术。战略与战术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相对存在,互动互补,缺一不可。但如何把握和运用大事与小事的辩证关系,不仅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实践,一种艺术。
我们的大中国,好大的一个家。在追求现代化的旗帜上,写着一个大大的“大”字,在做大事的模式下,创造了大发展、大城市、大工厂、大公司、大楼盘、大市场、大马路……但同时,也带来了大污染、大耗费、大拥堵、大压力、大强度……。“大”成了典型的文明病,让人们感到紧张、压抑、沉闷甚至恐怖。随着后现代社会的来临,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我们发现了微的魅力和小的美好。对高大上的反思,让我们体验到做小事的亲切、随和、放松和从容。什么是“接地气”?就是我们的政治不再是宏观政治的一统天下,要更加多元化、平民化,与日常生活更相关。我们的经济要更加品质化、实体化,让小微企业更有活力。我们的生活要更加精致化、情趣化,变得更和谐优雅。我们需要高远目标、宏伟蓝图,更需要脚踏实地、精细运作。不敢做大事,就不会超越自己,但做不好小事,也难以成就大事。所以,老子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最近,我在和公司管理人沟通时,反复强调要“想大事、抓小事、做实事、不出事”。这四句话,包含了对大事和小事关系的把握,包含了对过程和结果关系的表达,应该成为每个管理人的思维方式。不想大事就没有战略方向和高度,不抓小事就没有细节执行力。不从问题出发解决问题做实事,就可能会出事,要想结果没问题就要管好全过程。大事与小事,一定是相对的,不同的企业,不同的部门以及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大事和小事。说“管理无小事”是在强调有时小事对全局也会有重大影响,不可疏忽。说“要事第一”是在强调诸多项工作中总有关系全局的大事,要抓住不放。至于先想大事还是先想小事,没有一定之规。总之,大事小事,合起来想,连起来做,才会更全面、更准确、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