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工机器就业财经 |
分类: 2014 |
近代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特征是科技进步带来的机器的大量发明和使用,其结果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同时也对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史上蒸汽机、电力的发明及带来的工业革命,对人机关系产生了深刻影响。当前,我们又面临着新一轮技术经济周期,这就是由数字信息技术进步所驱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或称第三次机械时代。同样,这本质上又将是一场人机博弈。
据说,未来10年,许多白领的工作会销声匿迹,全球5亿个工作岗位或多或少可以由一个运行在计算机上的软件代替。未来20年,47%的工作会实现自动化,其中,包括以脑力劳动为主的数据分析、商业思考和决策,也包括技术能力要求很高的医疗手术、制造加工和评价,更不用说许多人工不愿意干和人工干不了的工作。
富士康公司计划到2015年将实现机器生产代替人工操作。比亚迪2009年就耗资数亿元引进13台瑞士的喷涂机器人用以完成车身的喷漆工作。此举可以省去30%的涂料,提高10%的光泽度,把漆膜厚度误差控制在2微米之内。与机器人下棋,跟机器人打乒乓球,由机器人当翻译,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世界顶极机器人的“智商”水平可以达到人类二十来岁。这些机器们可以每天工作24小时,不用休息,更不用担心过年时要回家还不知回来不回来。
中国被视为全球最有潜力的工业机器人市场,该行业的四大国际巨头都在中国设立了分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总共达到八成以上。这是因为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制造类企业大面积面临人工成本高、招工难的困境,同时,也面临一个提高制造业水平和提高劳动效率问题。
新技术会使许多工作消失,也会催生许多新的工种,人机大战会引发就业之变。眼下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具体分析是非技能员工需求不能满足带来的招工难,还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过多造成的就业难。于是,有人提出“教育过度”问题,甚至有人重拾“读书无用”论。我认为,中国大学生不是太多,应对结构性失业,一方面要改革大学教育,一方面要转变就业观念。美国40%的人受过高等教育,且有相当高的比例在农业、制造业和商贸领域就业。未来的人力资本会分为懂自动化和不懂自动化的人。随着中国机器替代人工的脚步越来越快,我们需要有一大批懂自动化的人,否则,中国的产业竞争力就会落伍,到那时,才会带来真正的大批人失业。只有技术进步才是经济持续增长的源泉。机器代替简单劳动,正是解决今后短缺的部分。机器代替一部分白领,正是要求白领有更高的素质和能力。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两位教授在他们合著的《与机器赛跑》一书中,提出了应对自动化的办法:只有与机器合作,人类才能在与机器的赛跑中获胜,而不是被机器淘汰。
工业革命方兴未艾,科技进步是大势所趋。当我们被科学技术所包围时,亦不应忽略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伤害。二千多年前的庄子曾说:“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现代人类已变得越来越浮躁,越来越狂妄,越来越贪婪。如何在科技发展的进程中,保持人心的纯清、宁静,这才是大智慧。
2014年5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