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明时节话鬼魂

(2013-04-01 08:30:44)
标签:

智慧

清明时节

鬼魂

财经

分类: 2013随笔

有一次,孔子的学生向他请教鬼神的事,孔子说:人的事还没整明白,说什么鬼神之事。不管孔子说不说,鬼神之事,还真的是个事儿。

 

又到清明了,这是中国唯一一个节气兼节日的民俗大节。清明节又称冥节、鬼节,这是一个鬼魂的节日。

 

古时鬼字并无贬义,“鬼者,归也,归于太虚之氤氲也”,不过是人回到他原来的地方去了。为了让这些游魂能有个归宿,所以才为之打造墓庐,才祭奠扫墓,让那鬼也能持续生活享受现世荣华,让那魂也能感受我们的热爱、留恋和追思。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左传》说:“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不论有没有亡灵,事死如生,事亡如存,这应该是活着的人的一种品格和德行。

 

近代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死以呼吸的衰竭,脉搏的停止,脑的死亡,成为生命不可逾越的生理大限。但人死后到底还有没有魂灵,这一定是一个宗教问题和哲学问题。我不信什么天界、冥界,也不认可人死后会有一个神灵,那都是人造的境像而已。如果说人可以死而不亡,那就是他生时的精神不会消亡。有人说黄帝三百年,“生而民得其利百年,死而民畏其神百年,亡而民用其数百年。”这就是精神不死的诠释。当我们祭奠祖先亲人时,我们敬畏的仍是他们留下来的那种精神。一个民族、一个家族,世世代代传承的是什么,无非是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被东方佛教浸染,人们在恋生畏死的同时,也有了趋向精神不死和对“涅槃”的追求。人需要终极关怀,人需要有一种离苦得乐的宽慰。当有人批评佛的轮回是迷信时,净空法师说:这总比什么都不信,什么都不怕要好!是啊!当人无所敬畏时,就给人一种绝望的态度,就会无忌地去行事,就会无度地去享乐,人还没死,精神却先颓废。从这个意义出发还是有轮回的好,一世一世地修,日日寻觅,年年历练,总有机会,总有期冀,直到飞升。

 

十九世纪末,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上,高更站在悬崖上,面对大海和苍穹,发出了回响百年的终极追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人类一直在这个巨大的问号中寻找答案,探求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一个人怎样理解生命,就会怎样对待生命和面对死亡。灵魂不死,是诗意的。生命是个过程,是唯物的。生死本一体,本无间,从无中来,向无中去,生无所得则死无所丧。我喜欢泓一法师不喜亦不惧的情怀,喜欢他临终前写下的四个字:悲欣交集。我希望每个人都幸福地活着,也幸福的死去,只留下你的精神。

 

清明时节,当我们与亡灵面对面时,别忘了他们遗赠给我们的神明和智慧。过节了,祝所有的鬼魂幸福安宁。

 

2013年4月1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薪酬面面观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