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王健Jonathan
王健Jonathan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286
  • 关注人气:34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没有错的选择,只有你的选择

(2012-01-30 16:49:35)
标签:

杂谈

分类: 人生

微博选登

 

生活中的选择常可左可右,但不能又左又右。我们向左边张望时常想的是左边的问题右边的好;反之亦然。但不选择几乎总是错的,因为这些路不会永远等我们去走,岁月也不饶人。不管我们走在哪条路上,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所以我们从不是受害者,无论如何我们都活过了。其实并没有错的选择,只有你的选择。

 

每条路都是走得通的

当我们在生活中面临多种选择时,往往有一种错觉,以为是在学校里做多项选择题,ABCDE每个选择都是鲜明而固定的,而且其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其实生活中的选择往往是模糊和不确定的,因为未来还未发生,其中有很多变量将是我们始料未及的。更重要的是,未来如何发生与我们的信心和努力直接相关,我们的决定本身会对这些选择的结果产生影响。

我曾小心翼翼地做过无数选择,但当我回头看时发现,许多以前以为行不通的路都是通的,即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关键看人怎么去走。举个例子,假如我拿到哥伦比亚博士后没去斯坦福读商学院,也许我可以参加工作以取得更多的运营经验,也许我可以创建一个公司而更加成功。因为人只走过人生一次,无法和假想中做了另一个选择的自己进行比较,所以这些“也许”似乎都只能是“也许”而已,但我有个好友李革可以作为这“也许”的道路可以更成功的证据。李革和我差不多时间从哥大毕业,他没有去读商学院,而是做了另一个选择。

李革是北京人,北大化学系本科,哥大学化学系博士,他从哥大毕业时面临至少以下三个大的选择。

A 他可以顺理成章地去走学术道路:博士后,助教,副教授,教授。李革在科研方面很有天赋,在哥大很短时间就有了重大发现,如果他走这条路,很可能成为一个名牌大学里知名的教授。

B 他可以象我那样有去读商学院,然后从商。凭李革的天资,他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考上一个美国顶尖的商学院,从那里毕业后的报酬在同龄人中是可观的。如果他走这条路,他也许不冒很大风险就可成为一个很不错的商人。

C 他可以先利用自己的科学背景和技术实力加入一个小公司,取得实际工作经验,然后再图发展。

尽管AB都是很不错的选择,他的心告诉他他更希望尽快取得实际工作经验。李革是个心志极其高远的人,他对创业怀着天生的热情,C可以让他边工作边为自己的创业做准备。

于是李革选了C,他加入了美国新泽西州一个只有几个人的做药物研发外包服务的小公司Pharmacopia,成为创始团队之一。他在这个公司呆了大约七年时间,因为他超凡的技术能力和领导才能,很快成为公司的骨干。2000年他回中国创建了药物研发外包服务公司药明康德,这公司于2007年在纽交所上市,市值达到十多亿美元。

李革的成功似乎告诉我们C是最正确的选择,但他当时往前看时ABC的前景是非常模糊的。比起在一个只有几个人的小公司里做技术性的工作,在美国名牌大学做教授或去顶尖商学院拿MBA对另一些人来说也许是更体面更光鲜的选择。他在Pharmacopia的那些年里,药明康德连影子都还没有,即使创建了药明康德后,头几年也做得非常辛苦,成功并不是件显而易见,毫无风险的事。

同样从哥大获得博士学位,李革去了一家小公司,我去了商学院,这只是不同人的不同选择而已。我可以举出例子说明以上ABC每个选择都可以很成功或者很失败。因为人各有志,每个人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都不相同,无法整齐划一地进行生活中的抉择。

李革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追随了自己的心。在无法准确预测未来的情况下,人应该跟着感觉走。乔布斯说,“记住你终将死亡是我所知道的避免患得患失的最好办法。因为你其实已经一无所有,没有任何理由不去追寻你的心”。 一个人的热情应该在人生选择中被放在极高的位置,人应该去追寻自己的心,应该勇敢地去追求让他内心快乐和充满激情的东西,对各种选择的分析判断在自己的热情面前都是小巫见大巫。

未来并非一条条现成的道路,我们只要在它们之中选择对的那一条沿着走就行了。其实未来不是固定的,路是靠人去走的,只要你相信,每条路都是走得通的。

没有完全错误的道路

生活有一种神奇的平衡能力,任何一条道路都不会只有坏没有好的方面,即使一开始表面错误的选择,后来也可能成为很好的选择,这就是所谓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让我用一个故事做例子吧。

有个北大英文系学生,成绩平平。毕业的时候许多有能力的同学都出国了,他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做了一些努力也没能出国,却在此过程中对出国必需的标准化考试(如托福等)了如指掌。为了糊口,他和妻子租了间教室,给想出国的人教英文。因为他很有教书的热情和天赋,所以学校很快就开始盈利了。后来出国的潮流越来越盛,他的学生也越来越多,他只好去雇更多的老师,甚至到美国去雇了自己的几位同学。这生意越做越大,最后公司上市了,它就是新东方,而这个北大学生就是俞敏洪。

当时俞敏洪所面对的选择很简单:出国和不出国。从他能看到的因素分析,出国是远胜于不出国的,国外有更好的教育,事业发展的前景和生活环境,因此他的绝大多数同学都想出国。俞敏洪因为条件和能力有限,留在了国内。

如果俞敏洪当时成功地出了国,他就会错过中国近二十年的迅猛发展,错过汹涌澎湃的出国潮,他出类拔萃的讲课能力就很难得到发挥,他也不可能雇佣表面上比他更有能力的北大同学。有许多后来发生的事是俞敏洪没有料到的,表面上一个较次的选择反而使他取得了无法想象的成功,而那个表面上更好的选择反而可能导致他碌碌无为。

我们有时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是因为我们幸运。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就是生活的辩证。

最大的风险是拖着不做选择

当多项选择中不确定的因素太多,有时甚至根本因人们的意愿和努力所转移时,这些选择的结果是无法准确判断的。错误地相信生活中的选择是固定而僵化的多项选择题,会导致有些人对这些选择进行无穷无尽的分析研究却不做决定。

我们所面临的最大风险并非选择错误,而是拖着不选择。条条大路通罗马,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当一个人在多条道路间徘徊,岁月会流逝,机会会消失,他的精力也会毫无结果地耗尽。

我有一对朋友,夫妇二人一直对是否维持加拿大绿卡举棋不定,以至于影响了他们在中国的生活和事业。他们曾经在美国生活了几年,其间办了加拿大绿卡。后来他们双双回国,但仍然持有该绿卡。要成为加拿大公民,他们必须马上去加拿大生活三年以上,否则他们的绿卡就作废了。他们一边因为加拿大优越的生活环境而不愿放弃绿卡,一边又因为在中国生活比较习惯,事业上有更多机会而不愿离开中国。他们一方面没有近期去加拿大生活的计划,另一方面又觉得在中国生活可能是暂时的,无法安心生活和工作。他们不断地向亲戚朋友咨询意见,同时不惜代价地维持加拿大绿卡。

我建议他们把影响决定的最重要的三个因素列出来,暂时只考虑这些因素。对他们最重要的因素是先生的事业,孩子的未来和妻子的家人。先生觉得在中国工作比加拿大得心应手得多;孩子很小,还需要在中国生活以更多地学习中国文化;妻子的家人都在中国,当然生活在他们身边较好。比起以上三个因素,加拿大的生活品质等等等等都是锦上添花的事,可以割舍。所以他们的决定是很明确的,他们应该留在中国而放弃加拿大绿卡。

当我们遇到难以取舍的情况时,影响结果的因素一般很多,分析时往往顾此失彼。在这种情况下最重要的是分清轻重缓急,只有忍痛割爱,有所取舍,才可能避免在众多因素中纠缠不清。

和许多人一样,这对夫妇在面临重大决定时的一个本能的反应是希望他人能分担做决定的责任,要是有个神人能给自己做个决定该多好啊。这种心态的表现之一是不停地地收集周围人的意见,似乎想将它们平均起来做为自己的决定。其实自己想要什么,什么对自己最重要,只有我们自己能回答,正面清晰地回答这两个问题之前问再多的人也是白搭。我建议不要只忙于和许多人商量,而忘了内省,更别被大家的意见弄晕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