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永胜老师2月28日抖音直播内容整理:第二部分如何培养孩子深度思考的能力?
标签:
家庭教育思考学习育儿 |
分类: 家庭教育专栏 |
2019年2月28日20:00,在抖音直播间(抖音号:1800907951),殷永胜老师的直播如约而至。
在两个小时的直播中,殷永胜老师在抖音上就朋友们提出的一些常见问题——
“孩子写作业拖拉怎么办?孩子不喜欢思考怎么办?如何教育孩子学会感恩?”等一系列问题,和大家进行了探讨交流。
以下是殷老师对“培养孩子深度思考能力”的一些看法,与你分享!也可点击上方收听音频。
01
培养孩子深度思考的能力
我接着回答第二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什么呢?就是怎么培养孩子深度思考的能力。
这个问题,我先这样说:培养孩子深度思考能力,有利于孩子在学习当中,在任何一个学科乃至将来进入社会都是非常重要的。
人要善于思考。但是有的孩子不爱思考。现在要讲清楚,把这个事情讲的透彻一点。
首先告诉大家孩子为什么不愿意思考。为什么这个题一难,孩子就不做了。一有问题,就“妈,这个题怎么做呀!”
然后就你说,不就是这样这样这样吗?他说:“嗯,好!”写上了。
你再问:“你会了吗?”“会了。”“你怎么会了?”“你刚才不告诉我了,等于3。”“你自己会算吗?”不会算。
为什么?他没有深入思考嘛。
02
孩子为什么不愿意深度思考?
那你说他为什么不深入思考呀?我现在要告诉大家,很多原因都是因为我们当老师或当家长的做的不对。
你没有激发孩子深度思考的环境设计。
孩子问问题,张嘴就说:“不就是这样这样吗?1234567,你明白了吧。”“还不明白,我告诉你呀,7654321,明白了吗?”“嗯,明白了。”
你张嘴就把答案说完了,你说孩子还会思考吗?他不用思考。
这是一种情景了,大家记住这种情景啊,就是你张嘴就是答案。
第二个,张嘴就是指令。
“去,快去!别啰嗦。把那个事情干了,去吧!”
“妈妈,我不想(干)。爸爸,我不想。”“不行,去,抓紧去!不想肯定不行,这还了得。孩子这么小,正是干活的时候,好好锻炼的时候,快去!”
不让孩子去深入思考,直接下指令,你直接给了个指令,还没有反驳的余地,霸道的很。
今天我发的段子就是不要做霸道的父母,不要做控制型的父母,为什么呢?就是你天天都是霸道的、控制的,他不用思考。
他思考什么,他一思考你就生气。
所以,父母和孩子互动也会出这种问题:控制孩子思维,不让孩子去想,一想就有问题。
孩子成长都是在逐步的思考,逐步的往深度里思考,然后形成一个思维的自查过程,就是自己慢慢形成一个逻辑,然后想通一些问题。
他想他就会问,他就会自己尝试。
但很多爸爸妈妈呢?不允许。孩子只要是有点偏差,不按照家长说的去做。那爸爸妈妈就会收拾你,不高兴。
你看,爸爸妈妈老师给到的环境都不是深度思考的环境。所以孩子时间一久就不爱动脑子。
当然,还与孩子的天生气质有关系。先天气质里有的孩子喜欢罗辑思考,这个是有先天的部分的。
但是我要告诉大家,大部分后天都是可以训练的。
03
如何引导孩子进行深度思考?
说了一大堆,孩子不爱主动思考,形成的缘由有好多,不止我说这些。那怎么办呢?这才是关键。
其实,我们家长也好,老师也好,咱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深度思考呢?
大家这时候可以拿纸和笔记录一下,有心的朋友在屏幕上打出来,让大家能够看得见:多问,少指令。
多问,你多问孩子;少指令,多启发,少直接给答案;多听,少说。和孩子互动的时候,多听少说。
有的朋友这样听,不大明白是什么意思。我给大家举个例子。
你多问,少指令。指令就是告诉你,你就那样去做。你问:“哎,你有什么方法?你怎么想?”
“咦,这个问题好难,我也不是很会呀,我没大明白,你先给我说说,让我明白明白是怎么回事啊?”
然后,“哦,原来是这样,你这样想的呀,还有吗?”“哦,你这个问题是这个思考方法,还挺新奇呢?”
他说一大通了,还是找不着答案。你再慢慢儿的启发他一下:“和那个什么什么有关系吗?”
孩子受启发,“奥,和这个有关系,怎么着怎么着怎么着。”你说“我没看明白,你再说一遍。”他就开始说,我告诉你,他说的过程就是深度思考的过程。
最后你说:“孩子,我都糊涂啦,你给我说说吧,这个题怎么回事儿?我怎么弄不明白呢。”他就会一五一十,跟你叨叨好几遍,他的思路非常清晰。其实你早就明白了,其实这个题本身你就会。
很多家长啊,好为人师这个毛病是非常难改的。张嘴就说:“这还不会啊,这不等于2吗?”“这个不会写啊?我告诉你就这么写。”“这个题多简单,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又刺激又否定孩子,还招惹起孩子的情绪来。这一堆东西,都是对孩子说:你别思考,你别思考。
这就有问题了。所以,启发孩子深度思考是要多问少指令;多启发,少给答案。
问话怎么说呢?我教给大家,我说几句话给大家,大家经常给孩子说这种话:
“孩子这个问题你怎么想的?你读读题目上有几个条件。”
“和什么相关呀?你怎么认为呀?你老师怎么讲的啊?其他同学怎么做呀?”
“这个点我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啊?这个和什么还有关系吗,和什么还有关啊?”
“这个问题原来见过吗?如果把刚才你说的这几点综合一下,你试试。”
一句两句三句四句都是问他,问他怎么办。会问话的家长都是教练型家长,都能做孩子的教练。
给答案的家长,就是自己充能的,充自己有本事。你本事太大了,孩子就不会了。
请家长往后退一步,把表现的机会给孩子。每个孩子都有天生的表现欲望,请给他展示的机会,越展示越高兴越有成就感。
懂了吗?深渡思考,用发问,用倾听。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