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时分,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莫地乡瓦古村,67岁的则日哈将锄头挂在猪棚上,回到屋里,阴暗的屋子中间有口大锅,里面是搅拌过后等待加热的猪食。则日哈点上一支烟,四个五岁多大的孙子围过来席地而坐,每人手里抓着一个凉洋芋,大锅旁边放着一个小塑料盆,小盆里有少许的油炒辣椒沫。孩子们娴熟的剥掉粗糙的洋芋皮,就着那一点点的炒辣椒沫吃,这是他们的午饭,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几乎天天如此。


凉山彝族是彝族中最大的一个支系,人口有两百多万,分布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及其周边地区。大凉山地区如今是吸毒、贩毒与艾滋病问题的重灾区,在执法机关和民间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虽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控制,但感染者和吸毒人员家庭儿童的处境日益恶化。由于大量人口死亡、伤残、入狱、外流,导致许多家庭崩溃,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孤儿和缺乏生活来源的儿童,相关组织称这些儿童为——“失依儿童”。

则日哈一家2006年从深山里搬到现在的瓦古村。为改善当地彝族村民的生活条件,政府在山下搞以工代赈异地扶贫搬迁工程,让大家搬到条件较好,离公路只有两公里多远的地方。根据家庭人口数量,则日哈家分了三间房和三间养牲畜的小房,外加一头牛。


则日哈说他有五个孩子,两个儿子因吸毒等问题已经不在人世,留下十个孙子由他抚养。两个孩子在县城上孤儿班,四个大些的平时随奶奶上山捡柴,自己则带着四个最小的留在家里,照看一头牛、两头猪,还有几只鸡。则日哈每年有六百元的低保,其他几个孩子离开村子在县城生活,很少回来。如今孙子、孙女渐渐长大,不可能一直就这样在家里耗着,则日哈准备让大些的能出门打工,一来能够自谋生路,二来也能贴补些家用。小的希望能去读免所有费用的孤儿班,毕竟孩子是要学些知识的,不能像他们的父亲那样。

郑么土作感觉没吃饱,自己跑到灶台上又翻出个土豆吃。

阴暗的房间里只有一盏没多少亮光的灯。

孩子们吃罢午饭,则日哈用一把玉米秸加热猪食,开始准备喂猪、喂牛。

一头猪拱开屋门,打算在屋里就吃它的饭。

对于这种生活,则日哈也很无奈,但孩子不能不管。

除了土豆,则日哈家主要的收成是谷子,但多数要换成钱。养家糊口不能完全依靠洋芋,好歹还得买些别的东西。

孩子们在屋里闹着玩,墙上挂着父亲的照片,他已经死去。


晚上,四个孩子就挤在一起睡觉,大些的四个孩子捡柴回来后会在另两张床上挤一挤。

午饭后,常年阴云为伴的大凉山天空露出少有的明媚阳光,则日哈带着四个孩子到屋外的村头晒太阳。大凉山常年阴雨密布,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都很向往阳光灿烂的日子。

再过一年他们就会去县城里上学,更多的了解村外的世界,对于他们和他们的家人来说,那是一种解脱,也是一份希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