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末的一个正午,宁夏原州区寨科乡大台村村南的山沟沟边,马风龙带着老婆和两个孩子准备下沟,沟里有他们家的几亩胡麻地,还有几只先行下沟吃草的绵羊。胡麻主要是用来自家榨油,剩下的还能去卖点钱,马风龙和老婆打算当天收完那些胡麻。女儿和儿子会去看管那几只下沟吃草的羊,这是他们家最大的一笔财产。女儿马莹莹开学上初三,前几天得知乡里的中学撤并,学生要去百里之外的原州区上学,这让家里开销大了很多,好在今年收成不错,至少女儿还能上到中学毕业。

三年前的八月,我与几位朋友开车路过西海固山沟沟里的大台村,村头上的一家房前有几个孩子在太阳地里玩。听到有动静,一个十一岁的女孩儿走出来一看究竟,这个女孩儿就是马莹莹,当时准备上六年级。



一年后,我再次来到大台村,刚上初一的马莹莹情绪低沉,马风龙说不打算让女儿继续上学,因为她是老大,还有个弟弟,退学可以帮着家里负担些家务活。马风龙也是家里的老大,没上过几年学,由于要帮助父母,就没有外出打工,自己最先进的通讯工具是外出打工的弟弟送的一个旧手机。在这山沟沟里,女娃上中学的不多,就算中学毕业考上高中,每年一、两千块的开销让他们这样一个年收入两千不到的家庭难以承担,如果遇上干旱年份,家里能收回过冬的粮就不错了。
在我这个外乡人的劝说下,马风龙同意让女儿继续上学,毕竟上初中不用缴学费,中学就在十多里外的寨科乡上,孩子走路就能去,没太多开销。
据马莹莹的校长介绍,他们学校有10个班共526位学生,大多都是步行来学校上学。由于这个乡的10个行政村、74个自然村分布很广,多数都会选择住校,每周日从家里赶来,周五下午回家。学校初三学生81个,按照以往的规律,能去城里上高中的也就四分之一,每年近两千元的各种费用让大多数家庭望而却步,离开学校的他们只好在家帮助父母,或者外出打工。
2010年,喜欢唱歌的马莹莹在家门上写下《明星之路》,当时她的理想是考上音乐学院。如今她已很少唱歌,也不再想着上音乐学院,盘算着只要能继续上学就好……

十多平米的屋里很昏暗……

去学校前,马莹莹的奶奶给她书包里塞了两个馒头……

马莹莹抱着书包离开家,上初中的她是这个大家庭里书本念得最多的……

2010年6月,马莹莹和同村的马小萍搭伴儿步行十多公里去寨科乡上学,如今要去百里之外的原州区上初三,马莹莹已变成孤单的一个人……

在乡里上初中时,四十多个孩子挤在一间大宿舍……

早自习后,多数孩子会去学校门口买五毛一个的烧饼当早餐,马莹莹不去买。虽然给过她零用钱,但她说要在有用的时候再用……

今年夏天,马莹莹的妈妈为她买了一顶帽子,好让她在放羊时不至于太晒……

几天前,马莹莹用他父亲的手机发来短信,说已经到了原州区的新学校,但城里学生太多,一天下来还没报上名,自己一起上学的四十多个小学同学只现在有三个还在上初三,新班里没有一个认识的同学,自己感觉很压抑。面对新的环境,马莹莹说她会尽快适应,对于她来说,能上完中学就是赚了,上高中的愿望也已无限接近,而最大的梦想是能考上大学――虽说现在看来,这还是个一个奢侈的梦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