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自撰自书春联

上联:华都闲逸飞龙在
下联:四季耳顺闻凤鸣
横批:五福临门
说明:
华都,昱景华都小区,也指繁华的都市;
闲逸,悠闲自在,有退休之意,2024我退休。
飞龙在,飞龙在天,最高或超越的状态,另外2024是龙年,我属龙
四季,承德阳光四季城小区,又指一年四季;
耳顺,指花甲、六十岁,又指平和超脱,我今年六十岁;
闻凤鸣,凤鸣岐山,指音乐和歌声美妙,也指繁荣兴盛的景象。
五福指寿、富、康宁、好德、善终
上联意思是:退休后悠闲自在的住在昱景华都,达到十分优美的状态
下联意思是:一年四季心态平和超脱,享受繁荣兴盛的时光
“飞龙在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特别是道教文化中,通常用来比喻或形容事物或人达到了一种最高的、超越的状态。这里的“飞龙”通常指的是龙,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权威、力量和吉祥。而“在天”则暗示了一种超越尘世的境界,类似于佛教中的“空”或道教中的“无为而治”的理念。因此,“飞龙在天”通常被解读为一种极为理想和完美状态,意味着某种事物或个人已经达到了其所能达到的最高点。
"逸闲"和"闲逸"这两个词在汉语中都有悠闲自在的意思,常用来形容人的心境和生活状态。它们之间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表达的侧重点略有不同。
"逸"字在古汉语中常指逃跑,引申为超脱、出尘,所以"逸闲"偏向于形容一种超然物外、不受拘束的状态。
"闲"字则有闲暇、清闲的意思,"逸"与"闲"结合时,"闲"字更侧重于描述一种无事一身轻、无需忙碌的悠闲状态。
"闲逸"则更多地强调的是一种外在环境或生活的闲适与舒适,侧重于描述一个人处于一个没有压力、轻松自在的环境中。
在实际使用中,这两个词可以根据上下文灵活替换使用,都能传达出类似的美好意境。
"耳顺"这个词语在中国文化中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含义。它最初出自《论语·为政》中孔子的自述:“六十而耳顺”。这里的“耳顺”描述的是一种人生状态,孔子认为自己到了六十岁时,能够达到一种修养境界,即听到各种不同的意见和言论时,都能够平和接受,不会因为别人的言语而感到不顺或愤怒。这不仅仅是对待外界声音的态度,更是个人内心成熟、修为深厚的体现。
在现代汉语中,“耳顺”通常用来指称六十岁这一年龄阶段。它是对“花甲之年”、“杖乡”(还乡之年)或“耆年”(老年)等表达方式的补充,是中华文化中对于老年人尊敬和祝福的一种体现。到了六十岁,人们通常认为应该具有丰富的
此外,“耳顺”也寓意着一个人在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之后,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脱。这个词语强调了倾听和理解他人观点的重要性,无论这些观点是否与自己相符。这种能力不仅是个人修养的表现,也是社会和谐与进步的基础。
耳顺之年的概念,不仅仅是对年龄的一种描述,它还代表了一种理想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境界,鼓励人们在晚年时仍能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地对待生活,对待他人,对待自己。
"凤鸣岐山"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典故,源自《诗经》中的《国风·周南·关雎》。这首诗描绘了凤凰在岐山(今天的陕西省岐山县)鸣叫的壮丽景象,象征着国家的繁荣和吉祥。凤凰是传说中的百鸟之王,象征着美好和尊贵,它的出现往往被看作是国泰民安、社会和谐的象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凤鸣岐山"这个成语被用来比喻盛世之兆或贤才出现。它传达了一种对理想政治和社会秩序的向往,以及对美好时代的怀念或期待。在历史上,每当社会出现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时期,文人士大夫们常常用"凤鸣岐山"来赞美那个时代,比喻有才华的人得到了重用,国家出现了兴盛的迹象。
此外,"凤鸣岐山"也常被用来形容音乐或歌声的美妙,因为凤凰的鸣叫在传说中极为悦耳动听,象征着高雅的艺术和和谐的声音。
总的来说,"凤鸣岐山"是一个充满正面含义的成语,它传递了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理想社会状态的追求和向往,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