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国际大专辩论会993年在新加坡举办,中国派出复旦大学参赛。中央电视台播出全部比赛的七场实况录像后,在全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由此掀起了一股辩论热潮,影响至今。自此国际大专辩论会每两年举行一届。轮流在新加坡和北京举行。 从普通的爱好者到专家学者,历届以来倍受瞩目。逐渐成为华语辩论的最高舞台之一。 来自各大院校的辩手在这一舞台上各显神通。大力推广和发扬了辩论艺术和中文文化。 历届以来,大赛赛制也不断发展完善。令比赛更具有观赏性和竞争性。 比赛中辩手精彩的辩词、理论功底以及临场应变和团队配合往往成为人们念念不忘的经典。而评委也邀请了金庸、杜维明等文化名人,其点评也精彩纷呈,特别是首届国际大专辩论会评委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对总决赛的点评,使人叹为观止拍案叫绝!
主席,评判同仁,台大和复旦的辩论员,各位来宾:
作为一个海外华人,并且是关切文化中国发展前景的学术工作者,我仅代表评判团向举办1993年国际华语大专辩论赛的新加坡广播局和中国中央电视台表示恭贺和感激。他们从世界各地,亚洲、澳大利亚、西欧和北美的著名大学邀请到八队三十多位口若悬河的青年才俊,在一周之间,针锋相对,辩论了大众传播、现代化、环保、经济、道德,乃至生老病死,种种既有宏观的全球视野,又有切身的现实意义的课题,充分体现了华语的国际化精神。
还值得提出的是,昨天休会,主办单位又通过轻松愉快的旅游,为参赛朋友们提供了交谈和沟通的机会,也让大家对这个在企业竞争上勇猛如狮,而在自然环境方面又艳丽如花的星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了,新加坡建国以来的第一位民选总统王鼎昌先生和今天特别前来颁奖的李显龙副总理都是华校出身的辩才无障的政治领导,给我们很大的鼓舞和勉励。
过去六天,台湾大学成功地建构了“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和“安乐死应该合法化”两个命题;复旦大学也说服了评判员,“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爱滋病是社会问题”。今天呢,从正反两方来辩论人性本善,究竟鹿死谁手哇?今天下午正反两队似乎都直接或间接地采取了在古文章法里的启承转合这种策略。正方一辩站在高屋建瓴的方式引述康德、孟子和佛教,建立了性善为本,恶行为果的基本理论,脱俗不凡,条理简洁。我好象已经被说服了。但是,这个交通规则的比喻不甚恰当。反方一辩呢,有这个排山倒海之势,坚持“人性本恶,其善者伪也”的观点,分辩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简洁明了,很有震撼力。而且,用词精练,有条不紊。我好象又被她说服了。(笑声)正方二辩呢,承接了一辩论述,又以西瓜种子为例,很贴切。认为欲望本身不是恶,也有理趣,使观点作了进一步的深入展开,还作了一些实证的补充。反方二辩呢,妙语如珠,既承接了一辩的观点加以发挥又猛攻正方二辩的经验基础,并且旁征博引,荀子、犹太教、黑格尔,甚至《天龙八部》(笑声),使正方好象陷入了防御的态势。那么,正方三辩作了一个转折,很有新意,但是没有充分地发挥。反方三辩大有异军突起之势,从新的思维角度展示了一些观点,比如说“放下屠刀”屠刀何来呀,也很恰当地引用了达尔文、弗罗伊德各方面的观点。在资料运用方面,大家都能引经据典,而且也可以说妙语如珠吧。那么,似反方的知识结构比较谨严,也比较全面。在语气方面,正方是严厉质问,恳切坦诚,有的时候情绪比较激。(笑声)那么反方呢,有点排山倒海,义正词严,有时候嘛,轻松活泼,而且引逗幽默。但是,用词显得有点华丽,也许可以向平实方面再努力。自由辩论期间,双方短兵相接,此起彼落,好象双方都从金庸先生武侠小说中学到了出奇制胜的新招。(笑声)我们觉得双方似乎是势均力敌,用了先发制人哪,分而治之、乃至巧设陷阱哪,声东击西等各种策略。那么,反方四辩文字流畅,好象行云流水。在结论这方面可以说是缝隙不留,圆而不滑。正方四辩呢?很有理据,特别是举出原始人的凶残是为了求生欲望,也很有说服力。但是,我们提到了情绪有点激动。
那么,一般说来,反方颇能显示一种流动的整体意识,整个队伍运用一种整体配合的作战方略,加强了一种整体的攻击力,保证了对重点攻击目标的一种优势。也增强了整个辩论队伍的气势,显得中心课题比较明确,活而不乱,而且呢,错落有致。
最后呢,让我发表一点感想,中国传统文化的儒释道都强调体会、体验、体味这种体之于身、身体力行的具体真知。在这个思想导引之下呢,目明耳聪,也就是明察秋毫的视德和从善如流的听德,才是雄辩的基础。能说善道固然很好,巧言令色就背离了仁厚的核心价值了。因此,这次华语的辩论,虽然常有排山倒海,甚至咄咄逼人的气势,但却一再的体现出同情、坦诚的美德,树立了非常良好的风气,值得我们效仿。谢谢大家。(掌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