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搞定”孩子的吃饭问题

(2015-02-22 19:18:55)
标签:

育儿

挑食

厌食

对策

分类: 早期教育

“搞定”挑食孩子

 

桐桐出生以后,大约部分遗传了妈妈小时候对事物过分敏感的特点(韩国的申宜真女士曾在她的育儿百科里讨论过这个问题),部分被家人不科学的喂养方式所伤害,吃饭一直不怎么好,考虑到孩子总不会饿着自己,妈妈在一度焦虑之后,也就把这件事看淡了,餐饭,只管给她做的尽量美味,但吃不吃,就是她自己的事情了。

 http://static.ci123.com/uploadfiles/150222/1915484d2188C55ee3xx0_660.jpg

昨天晚上,姨夫用老家寄来的玉米面烧了玉米粥,爽爽滑滑的很好喝,想到这是妈妈小时候在家经常作为早餐的东西,又营养很丰富,更添了几分情结,突然想让桐桐也喝一点,可是小家伙看到这种不大熟悉的粥,早就跑的远远的,一点想吃的意思都没有。

 

看来妈妈只能用点小技巧让她尝尝了。

 

于是妈妈用小碗盛了一碗底,大约三四口就可以喝光的样子,冷的温度差不多了,把小厮喊过来,对她说:“你知道吗?这是妈妈小时候经常喝的东西,要不要尝尝妈妈小时候的味道?不过,只允许喝两口哦,你都喝了妈妈就没有了!”,大约因为最近小家伙经常听妈妈讲小时候的故事,听说这个竟然跟妈妈小时候的经历有关,犹豫着观察了一会儿,倒是没有走开。

 

妈妈把碗往她面前一端,说:“想尝尝?那就先喝一口,好好体会一下是什么感觉,不能喝太大口哦,妈妈还要喝呢。”小家伙又看了看,果然把过碗喝了一口,妈妈同时发现,小家伙的脸上开始掠过一丝美味的满足,于是趁小家伙还在添着嘴唇回味的时候,把碗端开了,怕她喝光了,小家伙哪里肯依,一把抓住妈妈的手,把着碗又开始喝起开,妈妈一边说着“不行,这口太大了,会给妈妈喝光的”一边跟她夺碗,却没“夺”过来,被小家伙抢过去一口气喝光了。然后告诉妈妈-----还要!再给我盛一碗!

 

妈妈一边跟在座的姨夫他们声讨小家伙抢粥喝,一边又去盛了一碗-----依然是大约三四口的碗底,拿给她说:“可不能给妈妈喝光了啊”,小家伙接过去后,得意地又把它喝了个精光,妈妈只好“苦笑”着表示无可奈何。小家伙却不理会妈妈的“难处”,继续让妈妈帮她盛一碗。

 

妈妈又盛了小半碗,再次被她喝光,还直说“好喝,好喝!”可是,再跟妈妈要的时候,妈妈坚决不给她盛了,理由是剩下的大家不够分了,这么宝贵的东西,每个人都得有机会品尝啊,其实真实的原因是怕她一下子吃过头腻歪了,适当的不满足可以让她更添几分期待。但同时妈妈告诉她,如果你喜欢的话,可以让外婆再寄点过来,回家可以做给你当早餐吃。听的小厮很开心。

 

今天一早,问她吃什么,三个字毫不犹豫地脱口而出------玉米粥!

 

总有一些孩子,吃饭不是那么好,让家人无可奈何,遇到这种情况,家长首先需要意识到的,焦虑是于事无补的,孩子不会因为家长的焦虑甚至强迫就养成吃饭的好习惯,但家长可以在尽量提供色香味俱全的事物的同时,坚持一些原则,尝试一些艺术性的细节,让孩子好好吃饭。我的理论与经验范围内的原则和技巧包括:

 

一、需要坚持的原则

1、把吃饭的自主权还给孩子。

孩子想自己吃,家长就不要代劳,不怕孩子弄脏台面,也不怕孩子吃的慢,更不要期待孩子一定得吃多少量-----饥饱是孩子最基本的本能!千万不要追着喂孩子,塞孩子吃东西。否则,吃饭在孩子这里就不再是一种本能,而是成了一种任务,还必须完成的让家长满意才行,不满意的话就可能被教导、甚至被“填鸭”,如此,吃饭对于孩子来说还有什么享受可言呢?----它变成了一种任务,即使自己不好好执行,妈妈或奶奶也会凑过来喂的!这样,慢慢地,吃饭就变成了妈妈的事,而不是孩子自己的事,她为何还要那么积极主动呢?

2、“只问耕耘,不问结果”

家长只管提供科学、营养、美味、多样化的膳食,具体吃多少,吃什么,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不要因为自己辛辛苦苦做了,孩子吃的量却不尽如人意而唠叨甚至责备孩子。以免孩子产生对吃饭的负性情绪体验。

3、可以定时,但不能定量

可以给孩子养成定时吃饭的习惯,但不要规定孩子吃饭的量,就像大人每天的饭量也不一定均匀一样,孩子也有想吃或不想吃的时候,只要孩子吃的开心,身体发育正常,即使吃的不多,也不要担心----每个孩子的饭量不一样,而且的确存在这样的“神仙宝宝”。时间会改变许多东西,小时候吃饭不好的孩子,长大后未必会一直不好下去,说不定哪一天,孩子的饮食就一下子“正常”了,我自己就是一个例子,小时候这不吃那不吃,大了胃口好的不得了。

 

二、可以尝试的技巧

1、提供食物的单位、体积要小

对于挑食的孩子而言,一次性提供的食物最好不要太多,单位、体积都要小。即使你期待孩子吃一碗,最好也不要一下子给她盛满,小半碗小半碗的盛就可以了,否则一碗蹲在孩子面前,孩子会很有压力,特别是对吃不完经常挨唠叨的孩子而言!一点一点盛,孩子压力小,吃个白白碗,自己也有成就感。同样道理,给孩子吃苹果,即使你希望她吃一个,也不要一大个拿给她,切成丁,或者其他好看的形状,用牙签挑给孩子吃(注意安全哦),孩子反而可能吃的更多。

2、调动孩子的感觉比讲道理更有效

给孩子提供的食物再有营养,孩子不喜欢的话,也不要试图通过讲道理说服孩子----那只是在认知的层面上做文章,而决定孩子愿不愿意吃的,是她的感觉----如果你可以调动孩子对这种食物的感觉,才更容易让孩子就范。我个人调动孩子感觉的做法有:让孩子闭上眼睛,请她猜猜放在她嘴巴里的是什么菜;邀请孩子跟自己一起品味眼前的菜品,吃一小口,体会那种菜在嘴巴里的感觉,软不软?糯不糯?等,调动孩子的好奇心;跟孩子分享一个关于眼前菜品的故事,当然这个故事要跟孩子的生命体验有关,比如上文中我分享的是玉米粥跟妈妈童年的故事,而妈妈的童年又是她好奇的呵。

3、适可而止,过犹不及

即使孩子通过尝试接受了一种菜品,也要避免一下子让孩子吃到“饱和”,万一孩子一下子吃腻了就麻烦了。适可而止,给孩子留点想头更容易让她心怀期待。

3、自己动手,美味更美

对于大一点的孩子而言,让他们参与饭菜制作的过程,比如一起跟妈妈去市场选购、帮忙捡菜甚至亲自掌勺,那么孩子爱上饭菜的可能性就更大一点。比如,过来这两天,桐桐和姐姐们主动给大人做饭吃(详见《小鬼居家》),桐桐对于自己做的西红柿炒蛋和青菜就情有独钟呵。

 

三、特别提醒

不过,还是需要提醒一下,对于个别孩子而言,很有可能无论家长的教养方式多科学,想多少办法,她的饮食习惯还是不大好,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不妨从几个方面展开努力:

其一,排查孩子厌食挑食的背后,是否有心理问题,因为有时候孩子的不良饮食行为只是心理问题的躯体表现,比如焦虑、紧张、抑郁等,如果孩子原本吃饭习惯还好,却突然出现了饮食方面的偏差,这方面的原因可能性就比较大。家长可以通过排查孩子的生活中是否有突发事件出现,比如家里添了小宝宝让孩子担心失去了父母的爱、考试前比较紧张、搬家带来了同伴交往的焦虑等等。必要时可以请专业人员介入治疗。

其二,淡化对孩子饮食习惯的关注。一般来说,家长越是关注什么,孩子越是容易在哪个方面出问题,一来孩子将发现这是他钳制家长的最有力抓手,孩子会利用家长的关切心理通过在那个方面问题获取关注。二来家长的过分关注容易让他对饮食问题分外敏感,甚至反应过激,反而强化了问题。

其三,放宽心,相信孩子的饥饱本能,孩子总会长大,把问题交给时间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小鬼居家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