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仅关乎独立生存能力

(2014-05-15 18:57:40)
标签:

做事

价值

自信

感统失调

育儿

分类: 早期教育

不仅关乎独立生存能力

 

 

很多家长不舍得让孩子做事,理由是孩子早晚会做的。事实的确如此,孩子大了,小时候不会做的事情,自然可以轻松学会,就像有的家长小时候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长大了却可以把孩子照顾的很好的一样。然而,让孩子做事的意义并不仅仅限于培养孩子的独立生存能力,而是有着更为深刻的价值。

 

给孩子做事的机会是对孩子独立性的尊重,周岁左右,孩子的独立性逐渐萌发后,是很喜欢自己做事的,看看最初他们怎么想着拿勺子自己倒腾饭吃甚至用手抓饭吃就知道了。再大一点,他们还可能喜欢自己穿鞋穿衣服,尽管穿的慢的不得了,或者喜欢模仿着妈妈洗衣服拖地,尽管动作那么笨拙,有时候还帮倒忙。但这些行为并不仅仅是“觉得好玩”“心血来潮”那么简单,而是孩子的独立意识在潜滋暗长,如果这种意识总是得不到尊重,甚至被压制,则孩子就会认为,爸爸妈妈觉得她做不来,是自己的能力还不够强才被拒绝的,从而对自己的认知就多了一些负性体验,自卑的种子,也许就这样悄悄萌发。

 

孩子做事的过程也是很好的大小动作训练、多种感官接受刺激、手眼协调能力发展的过程,这对于发展孩子的感觉统合能力是很有帮助的。而感觉统合能力对于孩子的情绪、社会认知、学习、语言等各方面的发展非常重要,7岁之前的发展非常关键,大家看看一位老师写的博文或许会对这个话题有更多了解----7岁前,体育就是智育----感统至上原则》。一个经常有机会动手做事的孩子,除非有不可控的先天因素的影响,感统失调的概率一定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少。

 

经常有机会做事的孩子,一般能在这个过程中习得更丰富的生活技能,会对变革周围的环境和独立处理的能力有着更多的自信,那种经常能够“搞的定”的成功体验也会让孩子获得更强大的内心力量,这样的孩子,当然更自信、更强大!

 

简而言之,就让孩子做事的意义而言,家长最好超越那种太表面的理解,因为它并不仅仅是让孩子获得生存能力那么简单,预料之外的教育价值,甚至来的更为深刻和根本,更重要的是,孩子生命早期多动手做事带来的这些价值,是成年后再去做同样的事情没法补偿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弹琴风波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