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成绩物质奖励育儿 |
分类: 6-7岁教养琐记 |
当孩子为100分讨奖励时……
最近在博文或微博中提到桐桐希望考了100分得到奖励的事情,几经观察和思考,到目前为止,我个人的认知是: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物质奖励的确是心理咨询中比较推荐的行为疗法的一种,如果特定物质能够促成孩子良好的习惯,尝试一下未尝不可(但要注意方式,详见我以前关于奖励的相关博文),但能避免最好还是避免一下,以免孩子做事的动机外化。所以,在考试成绩这个方面,最近每当桐桐物质奖励时,我的做法是:
1、可以满足她,但同时声明自己对成绩的态度,引导她体验成绩本身带来的良好感觉。比如,有天放学后,对妈妈说,课堂上的数学口算又考了100分,语文默写考了106分(有附加题)。妈妈就问她:考这么多分什么感觉呀,小家伙说很得意,再问她:进步这么大,真让人骄傲,有什么经验分享给妈妈吗?
2、以适当的措辞转移她对外在奖励的关注,引导她聚焦行为本身的意义。比如,以庆祝的方式。前几天小家伙所在的小组得了第一名,奖励了棒棒糖,小家伙就说:“这次发了棒棒糖,我先不吃,等攒到10根的时候,让你给我买个礼物”,妈妈听了,就接过来说:“对,我们庆祝一下。”庆祝什么呢,庆祝的是这么小的孩子就可以做的这么棒,这么有集体荣誉感,这么有团队合作意识,妈妈为她骄傲。这样,既呼应了孩子的兴奋情绪,又让她明白这个第一名成绩的积极意义。
3、淡化物质奖励与高分之间的功利关联。今天小家伙拿着存钱罐对妈妈说:“妈妈,这个星期我得了4个100分,你可以给我1元钱了吧,以后每四个100分给我1元钱”。妈妈就痛痛快快地给了她1元钱,然后说:“嗯,这样以后你看到存钱罐里有多少1元钱,就可以明白自己得了多少100分了对吧?”小家伙说是的。这样,物质奖励的钱就成了一种计数的工具,100分就不再是需要特别强化的事情。之所以这样做,我个人的初衷是,让小家伙意识到成绩只是表明她知识掌握程度的符号,其本身并不是一个值得追求的结果。
概而言之,当孩子因为好成绩讨要物质奖励时,避免破坏孩子的良好情绪体验起见,可以适当满足,但引导也很重要呵。
注:本文提到的100分并非正规测验的成绩,而是课堂默写或小测试的成绩呵,特此说明,以免大家以为学校里天天考试的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