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玛吉阿米”

标签:
拉萨八角街玛吉阿米旅游 |
分类: 桐妈生活 |
漫步拉萨“城隍庙”
-----雪域之行散记(三)
到拉萨的当天晚上,导游在带我们去酒店的路上就告诉我们,那一定是个让我们倍感亲切的地方,为什么呢?在大家的好奇之下,导游才公布了答案,因为那一带像极了上海的城隍庙,不仅外观很有民族特色这一点像,到处都是琳琅盲目的小手工艺品这一点更像,不过,导游也提醒我们,这里的小商品很多都是从义乌进货的,想买个好心情可以去选购一下,对半砍价就可以,但要想买真品,最好还是慎重。
可惜,当晚大家高原反应在身,不敢轻举妄动,虽然酒店出门就是八角街,大家还是乖乖地睡下休息了。次日上午参观完布达拉宫之后,下午参观大昭寺(又名“祖拉康”,实际上藏宝殿,不是寺庙。就是八角街上,外面看起来很不起眼,却是拉萨最古老的寺庙,至今仍然是整个藏区地位崇高的中心寺。寺内供奉着释迦牟尼12岁时的等身镀金像以及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赤尊公主的塑像),因为这天大家的高原反应比初到拉萨还严重,导游就有意安排的很宽松,参观完大昭寺就没有其他活动了,这样,有兴趣的话就可以在八角街自由活动一下。
我因为高原反应的太阳穴发紧,本来没打算当天下午逛的,但在导游完大昭寺之后,导游特地鼓动我们这些年轻人去八角街找个地方看看,就是仓央嘉措会见情人的酒吧-----玛吉阿米酒吧,说很多游客都慕名前去,有看头,我因为对仓央嘉措很有好感,决定不顾头昏脑胀跟随几个年轻同事前往,但因为不熟悉地形,不自觉地围绕八角街兜了一圈,这一兜,就不可自拔地喜欢上了这个地带。
八角街又名“帕廓街”,是拉萨的宗教、经济、文化、民族手工艺乃至西藏的风土人情的集结地,也是旅行者到拉萨必到之地,走在街上,果然满眼的民族风情,几乎怀疑以往在图片上看到的藏民生活,都是从这里拍出来的。因为是农忙牧忙时节,当地的藏民没多少时间出来从事宗教活动了,街上更多的是外地的游客,但因为整个建筑风格都是藏式的,充满宗教般的神圣味道,还是让人有种饱览藏地文化的满足。
偶尔可以看到磕长头的藏民,举手投足之间都充满朝圣者的虔诚,不由地肃然起敬,有信仰的灵魂是有感染力的,眼看着他们时而五体投地匍匐在那里,感觉自己的心灵仿佛受到了某种洗礼。(因为西藏不允许随便拍照,没敢怎么拍)
街两旁都是各种民族特色的店铺或饭店,但物价绝对不是事先想象的那么便宜。可能是有中央财政补贴的原因,拉萨物价比较高,据说消费水平仅次于上海和北京,这一点,我们是饮食购物时每每都有体验,在雪域餐厅买过一小碗藏面,看起来清汤清水的,只有一些肉丝漂在上面(据说西藏的肉食相对便宜,蔬菜相对较贵),面的份量也不大,就要18元,比上海的贵多了。试图买个小手工艺品时,在一个小店里看到一个木制的小猪,巴掌大小,笑眯眯的特别可爱,一问,950元,吓的连还价都不敢就出来了。
因为不熟悉的原因,玛吉阿米酒吧特别难找,后来灵机一动,看到一对恋人,迎上去一问,一下子就找到了,很醒目的一座黄房子,看来果真是恋人朝圣的地方呵,可惜自感不合适进去享受,只远观了一下。后来又听导游给大家唱仓央嘉措的《在那东山顶上》时提到玛吉阿米,禁不住搜索了一下,有个版本是这样的:
玛吉阿米,藏语中即“未嫁娘”之意。玛吉阿米这个名字,出自六世达赖喇叭仓央嘉措的情诗,相传是六世达赖仓央嘉错虽为达赖,但生性自由,在一次的游历中爱上一个民间女子玛吉阿米,并难以自拔,甚至溜出寺院与其相会。在20岁那年这惊俗之恋得到了彻底的爆发,五世达赖大师准备为他授比丘戒的时候,他竟悲愤的想要自杀。为爱情的自由,凡人可以逃亡,小喇嘛可以还俗,只有他,作为达赖佛教第一人,无处躲,也无处逃。为了阻止仓央嘉措,一些当地的宗教势力甚至派人将玛吉阿米奸污,告诉他这是一个如何污秽的女子,而仓央嘉措却说,世间一切的污浊都不足以沾染玛吉阿米的圣洁。后来,玛吉阿米远嫁了,仓央虽怀念她,但还是继续做了达赖,创作了不少爱情作品。
虽然已经不是奢谈爱情的年龄,但因为此行多次际遇的仓央嘉措的传说,加之年轻时对这位“情僧”的好感,还是禁不住搜了一下他的作品集,找到一本《不负如来不负卿》,有空读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