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别童书的图文质量?
(2012-07-14 22:24:57)
标签:
童书质量鉴别育儿 |
分类: 早期教育 |
如何鉴别童书的图文质量?
(节选自即将出版的《“小书虫”是这样养成的》)
童书的文字内容和插画质量是决定其品质的关键。文字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判断,通读一遍大体就有感觉了,而孩子的阅读主要通过插画进行,因此插画质量的鉴别就至关重要。下面我就结合对国际绘本插画大师科奇·保罗先生的访谈说说插画质量鉴别的小窍门。
大体来说,判断一个童书插画质量的好坏,可以重点关注以下七个方面:
1.画家手绘还是电脑制作
手绘的插画通常体现着画家的特定画风,便于孩子感受不同的绘画风格,丰富他们的审美体验,电脑制作的插画则没有这个优势。所以在其他条件相当的情况下,可以优先选购画家手绘的图书。许多经典畅销的图书,如《不一样的卡梅拉》系列、《小幸运儿和大艺术家》系列等,都是画家手绘完成的,很值得推荐。
2.插画的风格是否与众不同
孩子容易被新奇的视觉体验吸引,太过常规的风格难以让他们钟情,保罗先生插画的《蓬蓬头教授的万灵药》、《桑吉和面包师傅》等童书之所以畅销,他个人认为主要是得益于与众不同的画风。保罗先生从小酷爱钢笔画,画风夸张、幽默,在常人看来,这似乎与孩子温情的世界格格不入,然而,孩子们却给了他极大的肯定,迄今已经畅销了250多万册!
3.插画是否丰富了文字的内涵
毋庸置疑,插画应该契合童书的文字内容,然而,更高水平的插画,则可以丰富文字的内涵,而非刻板地忠实于原文的表述。如《爷爷一定有办法》这本经典读物的插画就是如此,它在用插画演绎童书故事的同时,还在插画的下半部分多画了一些小老鼠的故事,作为对整个故事的有益补充,这样就可以吸引孩子更多地关注画面。如果你仔细陪孩子看过这本书,就会有深刻的体会。
4.插画的细节是否饱满
插画的细节是作者发挥想象力的结果。引导孩子关注插画细节,既可以锻炼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也可以丰富他们的表象,激发他们的思考。比如,我陪女儿看《蓬蓬头教授的万灵药》时,女儿看到变成助理的小土豆穿着绿色的袜子,就会好奇地问怎么会穿这种颜色的袜子,我就借机引导她回想原来的助理恩佐穿的是什么颜色的袜子和衣服,小家伙才恍然大悟,现在的小土豆已经跟邪恶的恩佐完全换了位,也更加明白为什么跑到小土豆笼子里的恩佐是一副享受的表情了,因为那是小动物的本能。
5.插画的简繁是否有节奏感
细节丰富的插画既能体现作者的功力,也容易吸引孩子和父母进行更多的互动。然而,如果整本书都是繁复的页面,孩子也会视觉疲劳,甚至腻歪。所以,好的插画还应该给小读者一种节奏感,善于留白。空白可以让小读者冷静下来,以便在页面的“满”和“空”之间进行平衡,帮小读者调节视觉和思维,达到劳逸平衡。
6.插画本身是否有整体感
就图书的插画而言,松居直先生认为,好的插画,在你快速逐页翻阅的时候,呈现在你视野里的应该是具有一定连续性的画面。保罗先生则认为,好的插画会在前一个页面里隐含下一个页面的线索,让画面的过渡更符合逻辑。此外,他还认为,同一个页面的插画应该分享一些共同的特征,这样读者看起来才会感到统一和谐。
7.插画是否能唤起孩子的亲切感
孩子喜欢想象力丰富的画面,但这并不等于插画可以脱离他们的生活经验,相反,如果在充满想象力的插画里嵌入一些具有本土文化的元素或者能唤起孩子生活体验的细节,孩子就会更容易接受。比如,保罗先生在为《小贝挖宝》这本书做插画时,就很用心地画了英国庭院里常见的放置杂物的小房子,这个细节的设计,既符合剧情发展的需要,又容易拉近书本跟孩子之间的距离。
另外,黄迺毓博士还在她的专著《童书是童书》中推荐过一个很巧妙的判断童书插画质量的做法:拿起图画书先不要读文字,先用眼睛浏览一下书中的插画,然后以看图说故事的方式,猜猜故事内容,接着再看文字部分,如果原文和你猜的意思相差太远,那图画书的表达方式很可能存在问题,相差越少的就表示图画书有足够的说明性,应该可以放心买。
以上是判断插画质量可以参考的几个要点,父母在选购时要进行理性的鉴别。值得注意的是,但在实际选购的过程中,还是应该把孩子的偏好放在第一位。能让他们参与选购的就尽量让他们参与,毕竟孩子才是童书的首要读者,一本童书,只有首先让他们接受,才可能激起他们的阅读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