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向孩子学习

(2012-02-16 07:19:29)
标签:

教育返哺

学习孩子

育儿

分类: 早期教育

家长要善于向孩子学习

 

 

按:还是去年底在《莫愁》杂志举行的笔会上,大家就明年的选题建议集思广益时,有同仁提到家长如何反过来跟孩子学习的问题,大意是如今的文章大都在关心家长如何管好孩子,带好孩子,却忽视了如何向孩子学习。其实教育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孩子也有“教育反哺”的能力,只是一度被家长忽视了而已。对于这个观点,我深以为然。只是这里的“教育反哺”不是那位倡议向孩子学习的同仁的原话,而是我在加工信息时从郑金洲老师那里借用的一个概念,大约几年前的一个教育论坛上,我第一次听到郑金洲老师在发言中提到这个概念,郑老师用这个概念指代子代向亲代传递知识、进行教化的逆向教育过程。把它用在这里,我无意去进行深奥的学术探究,只是想借此形容我在育儿实践中经由那位同仁愈加确信的一种感觉-----我原以为自己经常从桐桐那里受到教育、学到东西是个特例,不曾想,这真的是一个规律性的东西。其他人对此也有明显的觉察。这勾起了传递这种“学习心得”的强烈愿望-----很久以来,我就试图把从桐桐那里学到的东西传递出来,以便更多人的看到后能够对孩子之于我们的教育能力予以重视,做个善于倾听、善于学习的家长,如此,家庭教育才是一个教学相长、彼此成就的过程呵呵。

 

可惜这个话题实在有点大,今天早晨心血来潮试图写这样一篇相关文字,时间肯定不够用,因为过一会儿就要出门赶班车,只能随便写点最近跟桐桐学习沟通的小插曲,让大家感受一下孩子何以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也算“管中窥豹”吧。

 

时间关系,我就用一些话来呈现孩子可以交给我们的东西。这些话是最近跟桐桐聊天时谈到的,对我启发很大。

 

一、引导妈妈爱别人也要爱自己

像我们这一代,都是在如何爱别人的教育下长大的,爱自己通常会被视为自私的表现,然而,从心理角度而言,爱自己却是能够自我接纳的结果,是一种很难得的自我意识。只是我极少意识到应该这样做。直到前些天我在博文里写那段话:

晚上睡觉前,桐桐又抱着妈妈说:“妈妈我最爱你了!”看到把头凑过来也想被爱的爸爸,妈妈就问“那你第二爱谁呢?”原以为小会说“爸爸”的,没想到小家伙回答说“第二爱我自己!”

无独有偶,前天桐桐又说:无论我的家人是什么样子,我都爱全家人,无论我做什么,我都爱我自己!两次听桐桐说了爱自己之后,妈妈好奇地问她怎么爱自己,小家伙说:我会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呵呵。

因为桐桐说最爱妈妈,第二爱自己,妈妈受她的影响,也对她说:妈妈第一爱桐桐,第二爱自己。没想到桐桐不同意妈妈这个说法,对妈妈说:我不想让你这么说,我想让你第一爱自己,因为我最爱你了。你第二再爱桐桐就行

可爱的宝贝,让妈妈好感动,也好受感染,今后,妈妈一定要向你学习,好好爱自己!

 

二、期望温和的批评方式

桐桐做错了什么事情,我也有控制不住情绪的时候,会朝她大叫大嚷,有一次桐桐做了懂事的行为时,我趁机夸她乖,桐桐就很自信地说:“我本来就很乖嘛!”然后接着说:“像我这么乖的孩子,以后我做了坏事我不希望你批评我!”妈妈问:“那你做了坏事妈妈应该怎么做呢?”“如果我做坏事的话,你可以走过来轻轻地对我说‘桐桐,你不要做坏事了,妈妈知道你做错了,相信你下次就改正的’就可以了,我就不会做错了。不用大吼大嚷的”桐桐认真地说。

说的好有道理哦,的确,从我自己的教训和很多家长的反馈来看,的确强烈的言辞未必对孩子的行为有矫正作用,甚至,对于一些原本就试图挑战家长情绪的孩子来说,这些激烈言辞还有强化既有不良行为的作用,反过来,孩子做错事,家长过去摸摸她的头,或者一个善意的提醒眼神,就可能让孩子知错就改了。

 

三、需要专注的亲子时间

前段时间妈妈赶着修改出版博士论文,经常在亲子时间里一边有一搭无一搭地跟桐桐说话,一边在电脑上打字,爸爸则原本就喜欢躲在书房里用电脑。终于有一天,桐桐对我说:“妈妈,我想让你们陪我的时候,不希望你们两个人总有那么忙”,妈妈让她举个例子,桐桐说:“比如,你们到处忙,你们用电脑,这都是事情”,妈妈汗颜。

的确,虽然并不是每次我们开小差孩子都会给我们提出意见,当然,有时候也是不敢提意见,但其实,我们是否用心,是否专注地陪他们,孩子都是看在眼里感受在心里的。就像好酒掺不得水一样,高质量的亲子时间,最好也是纯粹的哦。那种父母边看电脑边玩手机边陪孩子的做法很容易给孩子负面的感受。

 

四、珍惜和谐的家庭环境

桐桐多次嫌爸爸喜欢大吼大嚷,说他这个习惯不好,“会吵的邻居谁不着觉的!”前几天又对妈妈这样说:“妈妈,你跟爸爸吵架的时候,我不希望你摔东西,这样我会觉得很刺耳的,会听的头晕眼花”。

一句话说的妈妈很惭愧,因为爸爸比较固执,却极其节约,最怕别人破坏家里的东西,妈妈跟她讲道理讲不通的时候,偶尔就利用他这一点,摔东西气他。虽然知道对孩子影响不好,但每次都侥幸地下不为例,没想到孩子都是看在眼里的。他们是多么渴望家里的太平氛围啊。记得有一次和妈妈吵的很凶,气的妈妈要跟爸爸分手,桐桐就拉住妈妈说:“妈妈,你别生气了,我们都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个家人。”

 

以上只是举了简单的几个跟孩子学习的例子,由于时间关系,没有来得及好好整理,还比较散乱,只想借此表明一个意思:善于倾听,孩子身上会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反思的东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