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大环境不够完美时,如何营造亲子友好小环境?(一)

(2011-09-05 12:42:53)
标签:

教养环境

不完美

对策

育儿

分类: 营养保健

当大环境不够完美时,如何营造亲子友好小环境?(一)

 

 

 

 

 

按:本文系应《家庭育儿》编辑吴老师所写的命题作文,发表于2011年第8期,此系原文。感谢吴老师的编辑劳动!

 

一、医疗大环境

 

不完美现象1

孩子出生以后,需要定期在社区医院体检,可是自满月开始,每次体检,医生都会推荐补钙、鱼肝油、铁、锌之类的,开始我还以为孩子真的缺这些元素,跟身边的其他家长一聊,才知道医生也对他们这样说,弄的我比较困惑:难道现在的孩子都缺这些元素么?医生又没有测量,怎么知道孩子缺不缺这些元素呢?到底该不该给孩子补呢?我们小时候几个人补过这类东西呢,不也都长的好好的么?

小环境友好策略:

是药三分毒,如果孩子检查下来不缺医生说的那些元素,最好不要轻易给孩子补,过犹不及,某种元素摄入过多了也不好(比如钙补多了,孩子容易得高钙症)。而且,药补不如食补,即使孩子真的缺乏这些元素,只要不是很严重,能通过食补解决的,不妨就通过食补解决,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补进去是一回事,孩子的吸收是另一回事,为了促进孩子的吸收,最好同时多给孩子晒晒太阳,保证孩子的睡眠、快乐的情绪等等,不是补进去就万事大吉!

 

不完美现象2

每次去体检的时候,保健医生都会拿着一个表格,核对孩子的身高体重是否符合上面的标准,如果孩子比上面的数据低,医生就会很严肃地提醒我们的孩子不达标,有一次还当着老公的面说我不会养孩子,弄的老公直怪我……

小环境友好策略

医生所参考的标准,只是同年龄群体孩子成长发育的一个平均值,而实际上,孩子之间的个体差异很大,不能强求孩子的某个月龄一定长到某个点,仅仅凭一个片面的数据就对家长的教养行为做出结论是不负责任的,只要孩子的精神状态正常,生理活动正常,家长就不要太介意医生的说法。反之,如果孩子身高体重不达标,精神状态和生理活动又有点异常,就要引起注意了,可以多跟有经验的家长取取经,或者咨询一下相关的保健机构,共同制定改进方案。

 

不完美现象3

带孩子去医院,常常感觉有点恐慌,因为医生动不动就要给孩子用抗生素,甚至输液,听说过度治疗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不利,可是自己没有专业知识,经常不知道该不该听医生的建议。

小环境友好策略:

孩子患呼吸道感染等常见病的时候,只要精神状态良好,就要学会等待,如果孩子的病情一天比一天轻,就不要急着去医院,给孩子的机体跟疾病做斗争的时间,这是他们增强自身抵抗力的机会。如果去医院,平时可以多打听一下儿科医生们的口碑,需要时选择医德比较好的医生。如果不能找到好医生,那么医生说出一些吓人的话时,要有所鉴别,只要孩子精神状态良好,就可以给她的话打个折扣,如果不确定,哪怕换个医院也要听听有没有较轻微的说法。有时候把西医换成中医也可以得到另一种说法,就我个人的感觉,中医治病更容易“举重若轻”。

另外,多学一些医学常识或者家庭护理技巧,比如用药常识、小儿推拿等等,也能让我们面临疾病来袭时多一份勇气和清醒。

 

不完美现象4

宝贝本来就比较害怕去医院,偏偏遇到的医生通常比较严肃,有时候还会有点不耐烦,经常吓的孩子哇哇大哭,弄的医生也有点生气……

小环境友好策略

对于那些本来就惧怕“白大褂”的孩子而言,医生的态度的确非常重要,所以在同样条件下,家长不妨优先为孩子选择那些看起来和善可亲的医生,遇到医生比较严肃的情况,家长带孩子进诊室时不妨主动热情地跟医生打招呼,医生也是人,一般不会对家长的热情无动于衷,待医生态度缓和之后,再替孩子跟医生说声“叔叔好”、“阿姨好”之类的,也有助于缓和气氛。

还有种做法就是找到比较适合孩子的儿科医生之后,就固定下来找这个医生看,这样孩子对医生就熟悉了,有助于减少陌生医生带来的焦虑。

 

不完美现象5

带孩子在医院里输液,感觉很不对劲,输液室的空间很大,坐满了输液的孩子,再加上陪同的成人,济济一堂,空气里都有一股怪味道,坐在我们身边的那个孩子,一家人都有点咳嗽,让我特别担心,怕宝贝万一再被传染上咳嗽……

小环境友好策略

输液室里的这般安排,的确给交叉感染提供了很多机会,在现有的医疗条件下,当家长的也只有做好自我防护工作了,给孩子看病时,不妨坚持这样一个原则,就是能食疗不吃药,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这样一来可以避免过度医疗,给孩子自身抵抗细菌病毒的机会,二来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交叉感染。

如果不得不接受输液的话,不妨给孩子找个靠窗、空气流通的地方,同时注意选择相邻的小病友,优先选择那些看起来精神状态良好的孩子,或者以外科疾病为主的孩子,这样可以降低交叉感染的概率。

 

不完美场景6

儿科候诊处的硬件设施一点也不考虑孩子的需求,除了冷冰冰的椅子还是冷冰冰的椅子,又没有人维持秩序,混乱的场面弄得孩子很不适应,非常容易哭闹,有时还有医护人员过来数落,造成孩子对看病去医院更加恐惧。如果带孩子去外面玩,万一错过号就比较麻烦……

小环境友好策略:

在当前的国情之下,孩子看病时的候诊环境的确很成问题,在难以寄希望医院作出改善的情况下,家长也只有自己做好娱乐孩子的准备工作了,不妨给孩子带一些喜欢的玩具过去,以免孩子烦闷无聊时闹腾,或者事先跟孩子做做给关于看病之类的角色扮演游戏,缓解他们的不安情绪。如果带孩子出去“放风”,也可以先通知一下负责叫号的护士,以免错过就诊号码。

 

不完美场景7

现在的医生越来越喜欢开药了,哪怕是头疼脑热的感冒,只要是去医院,一不小心就拿回一大堆药,花钱是小事,难的是如何给孩子喂进去,更担心孩子被过度医疗之后增加了抗药性…..

小环境好友策略

为了避免给孩子吃了不该吃的药,家长除了要坚持能食疗或理疗就不吃药的原则外,还需要注意积累医学知识,用基本的医学知识武装自己,对宝宝常见疾病有基本的认识,并保持清醒的头脑:医生开了药,这是什么药?儿童的剂量一般是多少?有什么副作用?饭前吃还是饭后吃,或是和饭一起吃以减少肠胃不适?吃药的同时有什么食物不能一起吃?一天吃几剂?每一剂的相隔时间是多少……这些问题,在喂药之前家长都要弄明白,如果自己不大懂,咨询一下学医的亲朋好友,有时也有助于做出判断。

 

不完美现象8

近日宝贝高烧不退,一家人全体出动,抱着孩子排队挂专家门诊。花了1个小时才到专家面前,专家看了小雨点嗓子一眼就开了化验单,让先去抽血。我们又转身去抽血处排队化验并等结果,总共用了3个小时。下午再排到专家面前时,专家用3秒钟的时间看了一眼化验单,没等我说话,就唰唰唰开单子下药了,而且就对我说了一句话:“交钱打针去吧。”我们是早晨7点来的医院,走的时候已经下午3点了。看病的费用我大概算了一下,打第一针的基本费用是218元,打第二针花了166元。这次感冒我们一共打了6针,第一次体会到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其间我还请了两天假,被扣了工资,没了全勤奖。

小环境友好策略

如今的宝贝都是独苗苗,生病了就去大医院看专家是比较流行的做法,其实这种做法并非一定能保证最好的医疗结果,越是好医院的专家门诊,看病的人越多,排队可能耽误病情且不说,医生也未必有时间给每个病号详细问诊,结果很可能导致孩子做一些可有可无的检查,劳民伤财,还可能遭遇过度医疗之苦。所以,如果孩子患的不是疑难杂症,先去附近社区医院就诊也无妨,这样排队的人相对会少一点,而且,一般来社区医院就诊的病都不是很严重,可以最大限度避免交叉感染。甚至,如果周围有口碑比较好的诊所,去小诊所看,也非常有利于得到个性化的服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