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漫谈性别意识养成中的小节

(2011-08-11 16:02:15)
标签:

性别意识

头型

着装

育儿

分类: 早期教育

“我要扎辫子”

-----兼谈性别意识养成中的小节

 

2011-8-11

桐桐出生于2007年月29日,现在4岁零13

 

自从意识到自己是个小女生之后,桐桐就一直渴望能扎小辫子,只是非常可惜的是,奶奶总是怕她头发长了不容易打理或者长痱子,每次小家伙的头发稍微长过耳根,经过奶奶家时,就被“咔嚓”掉了。因为老人也是好意,我也不好多说什么,跟桐桐爸建议过提醒奶奶一下,但于事无补,只好作罢,反正,孩子总会长大,头发短一点就短一点吧。

但对于桐桐而言,这似乎却是个心结,经常见她照镜子的时候,对着镜子一边梳头一边念念有词:“我好想有个小辫子啊”、“这里可以扎个马尾辫,这里扎个朝天辫”……

“妈妈,你给我扎个小辫子好不好啊?”,偶尔她也会这样跟我请求,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大多数时候,我揪揪她那紧贴头皮的头发,只能安慰她一下,无能为力。

“妈妈,你看我有辫子啦”,有时候小家伙会兴冲冲地从卧室里跑出来,头上顶着一件小衣服,两只袖子垂在她的耳际,脸上,则是一幅志得意满的表情,仿佛,那化装成的小辫子,真的圆了她当小姑娘的梦。

今天,小家伙去幼儿园之前,照例按我的提醒梳头,梳着梳着,再次禁不住跟我说:“妈妈,你能给我扎个羊角辫吗?就扎在这里就行”,小家伙用手指着头顶那里,一脸的期待。我不禁心生怜悯,赶忙去找了两个扎头的橡皮筋,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给她搞出两个小揪揪,虽然看起来不伦不类,不像朝天辫,也不像羊角辫,桐桐却极为满意,还主动提出让我帮她拍照,兴奋地摆着各种pose……

漫谈性别意识养成中的小节

用自行车载她去幼儿园的时候,小家伙的心情也显然不是一般的明媚,坐在后坐上,动不动就用小手摸摸头上的宝贝,仿佛一不留神,小辫子就会长了翅膀飞走一样!

感谢幼儿园门口的门卫伯伯,一眼就发现了桐桐头上的变化,惊喜的招呼让桐桐平添了几多得意,望着小家伙走向幼儿园的背影,我由衷地期待着,这个来之不易的小辫子,会让桐桐的今天更美好…….

 

桐妈后记:

桐桐关于小辫子的愿望,看起来小小的,有点不那么起眼,然后,它所折射出来的孩子心理,却不是单纯一个小辫子这么简单,甚至可以说,家长如何对孩子的这个小愿望做出反应,还可以反映出对孩子性别意识养成的认知问题。

为什么这么说?不妨从孩子的性别意识谈起,一般来说,孩子过了三岁,就会对自己的性别有了比较敏感的意识,在性别敏感的作用之下,孩子会特别希望成为本性别角色规定的那种形象,比如,扎辫子的女孩,短头发的男孩,穿红衣服的女孩,穿蓝衣服的男孩子等等。当然,对于成人来说,孩子对性别角色的这种理解还是表面的、肤浅的,因为性别角色有着比这些外在更为深刻的内涵,而后者是承认更为注重的。但对于孩子来说,这种表面的却是一个必经的阶段,是由他们当前思维的形象性决定的。孩子这个阶段的性别意识如果能够得到较好的尊重和引导,那么孩子的性别角色意识也会顺利地向前发展。

当然,估计现在提这个话题,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已经不是那么必要了,因为越来越多的家长已经更新了观念,不再对孩子的性别耿耿于怀,以往那种女扮男装、女扮男装的做法已经鲜有耳闻了。

但也并不是说,当前的家长已经做的非常到位,我个人观察和亲历情况是,做到在性格上按照性别培养孩子并不是很难,但在孩子最初性别意识萌芽的时候,比如头型、着装等细节方面,对孩子的尊重就来的不是那么自觉,很多家长,为了物尽其用,会不顾女孩子的反对给她穿男孩子的衣服,也会为乐照顾的方便,不顾孩子的意愿强行把头发给孩子剪短….这些东西,看起来都是外在的小节,积少成多,却可能影响孩子的性别意识发展,甚至危害亲子关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