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自由
(2011-07-22 12:23:27)
标签:
教养自由孩子育儿 |
分类: 早期教育 |
孩子的自由
2011-7-22
桐桐出生于2007年月29日,现在3岁11个月23天
邻居送了一套《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法国引进的,我翻了翻,超级好,我对哲学的悟性不高,这个正适合我的理解水平。就自己先读起来。这一读,竟然有点欲罢不能,原来好像读过罗素写的哲学史,但因为读的时候跟自己的生活结合不起来,读完就忘光了,现在读这套,感觉却完全不同,上面写的东西跟我日常所思所想的领域太接近了,每一页都读的很畅快淋漓,叹为观止。
昨天读的内容里,有个“自由与不自由”主题,对我思考孩子的教育问题,启发很大。
给孩子自由似乎已经成为当前比较主流的育儿观,但如何给孩子自由、该给孩子多少自由似乎经常成为难以操作的短板。实践中的误区比比皆是,有的家长把自由变成了溺爱,处处让孩子做主,偶尔就被迫尝受自由的苦果。有的家长明白自由不会是绝对的,需要一定的界限,但由于缺乏对这个问题的深入认知,经常在自由与界限的平衡中,举棋不定,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这两种倾向,在我自己的育儿实践中,也通常会交替出现,当然,出现问题时,我会思考,《也说“爱与自由”》、《低幼儿更宜“有限民主”》等相关博文,就是这种探索的产物。我原以为,对这个问题的处理原则把握的已经差不多,接下来就是如何提升实践智慧的问题了,可是昨天读了刚提到的这本书,还是很受触动,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也感觉更近了一步。下面就结合自己的读书心得,谈谈自己的最新认知。
一、自由是成长的前提,剥夺孩子的自由的可耻的
当我们启动了电脑的开关,只要是电脑的功能正常,就可以确信会自动开机,当我们开始操纵电视的遥控器,就可以确定会切换到想要的频道。带孩子却不是这样,有时候我们希望孩子往东走,小家伙却咄咄地跑到了西边,我们希望他爱上画画,他却对音乐情有独钟……
没有任何一位家长能够完全彻底地预知和控制孩子的行为结果,因为孩子不是机器,他的行为不能被程序化,这是一个不可否认的前提。所以,尊重孩子的自由,首先就意味着尊重自然的发展规律。
换言之,孩子是一个独立的存在,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这个个性,会让他做出符合自己性情和风格的独特选择,正是在他自由地做出的每个选择里,他造就了自己。这就是为什么说剥夺孩子的自由是极其可耻的:剥夺孩子的自由,也就限制了他们之所以成为“自己”的人类本性。剥夺孩子的自由,就是没有把孩子当“人”看,这样的父母是不称职的。
二、自由是需要一定条件的,给孩子的自由应比成人少
一个爱画画的孩子,却不那么喜欢算术、语文、常识等课程,为了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兴趣,她做了一个退学的决定,转而专心学习画画,终于有一天,她成了著名的画家,可是同时却悲哀地发现,他不会读书、写字和计算,这让她的生活充满了困扰,因为即使举办一个画展,她也经常面临组织工作的困难…..这个时候,他才意识到,小时候他做了自由的选择之后,长大后却成了不那么自由的人。
是的,自由是可以毁灭自由的,任何自由都是有风险的,为了正确地行使自由的权利,我们需要真正地了解选择的后果,如果我们无法预料到自由的结果,很可能会做出最终让人遗憾的决定,这就是为什么不能给孩子太多自由的原因。因为他们预测后果的能力是十分有限的,比如,为了多玩一会儿,他们可能放弃睡觉的时间,可是他们并不知道,如果长身体的时候得不到充足的睡眠,可能生长发育就会受到影响。所以,他们得到的自由应该比成人少。
另外,即使对于成人来说,我们也不可能拥有完全的自由,我们吹小号的时候,可能妨碍邻居的休息,我们站起来拍照的时候,后面的观众可能被挡住了视线…..为了大家能够生活在一起,我们没有别的办法,每个人都应该接受一些约束和限制,孩子的社会化过程中,让他们明白自由的界限,也是一种必要的社会规范教育。
但除非孩子的自由妨碍了别人的自由或者带来危机生命的隐患,限制孩子的自由都是可耻的。
三、在没有影响到他人的前提下,接受那些毫无理由的自由
虽然大部分时候我们做出选择时都会遵从一定的理由,比如,这个苹果更大更诱人,我就要这个;垃圾食品对身体不好,我不会吃它。但这并非意味着不会有例外发生,有时候我们做出选择,可能不需要任何理由,仅仅是为了自由地做出决定。比如,我们是去公园还是去影院,吃红色的糖果还是绿色的糖果,其实选择哪种结果都无所谓,但我们还是会做出选择,仅仅是为了利用自己的选择权。还有的时候,我们明明知道所选择的东西不符合理性的预期,还是会做出选择,比如,明明知道吸烟有害健康,还是会选择当个烟鬼。明明知道肯德基对身体不好,还是忍不住去吃。这是因为我们人类有充分的自由将自己从知识中解脱出来,按照自己的意愿做出选择,哪怕这意味着错误地使用了这种自由。
孩子也是一样,当我们希望带他去邻居家玩的时候,他却偏偏想下楼去放风,当我们希望他吃土豆的时候,他偏偏要吃西兰花。有时候即使我们给他们讲了不能在墙上乱画的道理,孩子还是会画的不亦乐乎,有时候孩子即使知道吃太多冰淇淋不好,还是忍不住再吃一根。这都是因为,他有选择的自由,不需要任何理由。在前两种情况下,跟孩子怄气是不理智的,孩子不可能完全按照我们的期待做出选择。在后两种情况下,只要不是太过分,得宽容处且宽容吧,只要孩子的行为没有影响到他人,就接受她的选择吧。想想我们这么大的人,也不可能完全把自己的行为交给理性引导,反过来这样要求孩子实在有点期望值过高。
四、自由的行为更有价值,但不意味着孩子不能被强迫
当一个孩子的行为是自愿的时候,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都比一个勉强的行为更有价值,比如,当孩子发自内心爱上画画时,她不仅愉悦了自己,还锻炼了绘画的本领,没有比这更两全其美的事情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绝对不要勉强孩子,如果一个行为对孩子的发展很有价值,而他也有条件去做的时候,偶尔勉强一下,结果也许会是一个惊喜。比如,一个对音乐有点天赋的孩子,听说妈妈带他去听音乐会,很不情愿,因为这意味着他要放弃跟小朋友一起玩沙的机会。但妈妈考虑到音乐会对他的价值,还是强迫他去了,结果孩子到了现场,就被台上的音乐家征服了,甚至由此爱上了音乐。
所以,只要是出于为了孩子成长和发展的动机,而非为了自己的私欲或控制欲,偶尔强迫一下孩子并非就是那么不人道的事情。只是,这样的频率最好不要太频繁,否则,一旦成为习惯,孩子的自由也被蚕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