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不是一种技能
(2011-05-28 08:34:46)
标签:
爱出一个好宝贝桐桐妈幸福感培养育儿 |
分类: 早期教育 |
幸福不是一种技能
《为了孩子》(3-7岁)策划了一个关于如何增强孩子幸福能力的专题,邀请几个妈妈谈谈自己的认识,王俊老师找到我,于是有了下面一段话。刊登于《为了孩子》(3-7岁)第6期。
如何增强孩子感受幸福的能力?说实话我没有刻意在这方面做过早教文章,因为我始终觉得,幸福不是抽象的,没有必要作为一项技能来培养孩子,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尊重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给孩子充分的情感满足,他们自然会积累幸福的体验,进而形成一种快乐的情绪惯性,就像一个从小就乐观开朗的孩子,除非遇到重大的生活变故,绝不会再轻易变得悲观消极一样。
既然幸福是一种体验,具有很大的主观性,那么,对于不同“感觉阈限”的人来说,他们对幸福的感受性也是不一样的,如果说我在这方面曾经无意做过什么的话,那就是桐桐出生以来我一直坚持了“粗养”原则,物质方面一直养的比较粗放,我相信孩子在习惯了简简单单的生活之后,面对同样的物质条件,她就更容易感到满足,否则,一个在温柔富贵乡长大的孩子一旦面临相对艰苦的条件,幸福感肯定会受到挑战的。当然,坊间流行“女孩要富养”的说法,认为穷养的女孩子很容易被男孩子骗走,但我宁愿把这个富养理解为一种精神品位。
另外,孩子又是一个社会性的存在,处在一个缩微的“家庭社会”中,根据人际互动中相互感染和影响的原则,这个家庭氛围的质量也会影响着孩子体验幸福的能力,一个和睦的家庭氛围和幸福快乐的父母,也会感染出一个这样的孩子,意识到这一点后,我一直在有意加强自己的修养,努力以一种快乐的姿态去面对生活,孩子,特别是学龄期的孩子,是最善于模仿的,我相信,这种努力终会开花结果!